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78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及车辆,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包括驱动件和输出轴;挡位调节组件包括行星架、行星轮组件和滑动齿套,滑动齿套与行星轮组件啮合以选择不同挡位,行星轮组件设置于行星架,行星轮组件部分设置于输出轴;差速器组件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轴和差速器传动件、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差速轴设置在差速器壳体的内部,差速轴与差速器传动件传动连接,差速器壳体与行星架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半轴穿设输出轴与差速器传动件的一侧传动连接,第二半轴与第一半轴同轴设置,第二半轴与差速器传动件的另一侧传动连接。该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既可实现大速比传动,又可以与电机高度集成,提升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减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减速器基本以两级减速的平行轴结构为主,一般分为平行轴式和同轴式两种。其中,平行轴式减速器的输入输出中心距较大,空间占据较大,且随着扭矩增大,布置较为困难;而同轴式减速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结构较紧凑,空间占用较小,能够实现在较小的占用空间下实现较强的传扭能力,因此被广泛关注。

2、但目前的同轴式减速器中的差速器壳体与行星架采用分体式结构,导致结构强度较差,此外在电动车辆的设计中,在需要保证车内具有足够空间的同时还需要使得减速器能够与电机高度集成,现有减速器无法实现。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及车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减速器结构强度差、无法在保证车内具有足够空间的同时还能与电机高度集成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中,所述电动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第二传动组和行星轴,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第一太阳轮和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行星轴,所述第二传动组包括第二太阳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太阳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行星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件还包括内齿圈和主动行星齿轮,所述内齿圈设置于减速器壳体,所述主动行星齿轮设置于所述行星轴,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第二传动组和行星轴,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第一太阳轮和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行星轴,所述第二传动组包括第二太阳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太阳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行星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件还包括内齿圈和主动行星齿轮,所述内齿圈设置于减速器壳体,所述主动行星齿轮设置于所述行星轴,所述主动行星齿轮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差速器组件,所述内齿圈与所述主动行星齿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同轴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和所述第二传动组还分别包括第一接合齿和第二接合齿,所述第一接合齿设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接合齿设置于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滑动齿套能够在所述输出轴上滑动并与所述第一接合齿或所述第二接合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洋刘欢王若男王男白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