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驾驶安全,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
技术介绍
1、常见平头车的车顶骨梁主要为拼接封闭的顶棚结构,通过螺栓安装的加强筋固定连接,采用装配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组合,并且由纯钢制作,具有一定重量。
2、基于上述,现生产的东风商用车车型驾驶室车顶部采用平铺单层的结构方式,顶部受力极限小,发生意外时易变形,不能很好的保障驾驶室人员的安全及车顶的稳定性,车顶过重还影响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东风商用车车型驾驶室车顶部采用平铺单层的结构方式,顶部受力极限小,发生意外时易变形,不能很好的保障驾驶室人员的安全及车顶的稳定性,车顶过重还影响驾驶员的安全的问题。
2、本技术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包括前顶梁,所述前顶梁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梁,连接梁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后顶梁;两组连接梁之间的前侧固定设置有前横梁;两组连接梁之间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后横梁,后横梁贴合后顶梁。
4、进一步的,所述前顶梁向前下方倾斜18度。
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收入内饰固定结的容纳槽和固定内饰用的定位孔。
6、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的两侧开设有两组前后朝向的条形扩孔,前横梁通过精确定位的螺孔和条形扩孔双重定位安装的方式固定在两组连接梁的底部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前顶梁内开设有用于安装外壳的装配孔。
9、进一步的,所述前顶梁、连接梁和后顶梁均为上方凹陷的倒梯形槽状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组合使用的时候,预先对后顶梁定位安装,保持中心垂直的状态安装,其能够成为车室的最高位置,根据数模演算,处于最佳受力位置,使驾驶室强度最大化,最大程度保护驾驶员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隐蔽性不会影响整体车身外观,具有极佳的兼容性,车身顶部具有很好的防撞、防砸、抗压能力。
12、天窗加强梁能够很好的融合进新车型的结构框架,因为安装天窗玻璃的时候需要预先的定位,然后安装,并且具有一定误差,因此设置条形扩孔,在安装前横梁的时候先不采用精准的安装孔进行固定,只采用螺栓穿过条形扩孔的方式进行安装,然后放置天窗玻璃,再进行细节的调整,移动前横梁的位置,承载天窗玻璃并对齐螺孔后,再用精准的安装孔固定。
13、最后采用定位组件安装内饰,容纳槽用来收纳内饰固定的绳结,定位孔用来安装连接件,使各部件不破坏车辆整体的外观方面的隐蔽性,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顶梁(1),所述前顶梁(1)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梁(2),连接梁(2)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后顶梁(3);两组连接梁(2)之间的前侧固定设置有前横梁(4);两组连接梁(2)之间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后横梁(5),后横梁(5)贴合后顶梁(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梁(1)向前下方倾斜18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收入内饰固定结的容纳槽(201)和固定内饰用的定位孔(2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4)的两侧开设有两组前后朝向的条形扩孔(401),前横梁(4)通过精确定位的螺孔和条形扩孔(401)双重定位安装的方式固定在两组连接梁(2)的底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梁(1)和后顶梁(3)的两端均一体式设置有向外扩展的耳板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梁(1)、连接梁(2)和后顶梁(3)均为上方凹陷的倒梯形槽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顶梁(1),所述前顶梁(1)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梁(2),连接梁(2)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后顶梁(3);两组连接梁(2)之间的前侧固定设置有前横梁(4);两组连接梁(2)之间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后横梁(5),后横梁(5)贴合后顶梁(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梁(1)向前下方倾斜18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天窗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收入内饰固定结的容纳槽(201)和固定内饰用的定位孔(2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井字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刚,张先平,汪洋,王正金,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寅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