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膜建筑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1、气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料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
2、经检索,现引证公告号为cn219531044u,公告日为2023年08月15日,名为一种气膜工业料场的换气排风系统的专利文献,包括气膜房、控温管、进气管以及排气管,其中:气膜房内设置有照明设备和稳压设备,以保证气膜房的正常使用。气膜房实际是工业料场的房顶,其为堆放在工业料场的物料进行遮风挡雨,从而避免外界的雨水淋湿工业料场堆放的物料,上述实施例以控制控温管内的空气的温度,从而控制气膜房内的温度,气膜房内的旧空气从排气管中排出。故,该换气排风系统通过控温管控制进入气膜房内的气体温度,提升了气膜房内的控温效果。该介质可以是不同温度的水。
3、但上述实施例仍然具有以下缺陷:
4、上述实施例仅采用普通的换气方式,为了避免室内气压下降就需要一直对室内进行高强度送气,从而导致能源消耗加大。并且气膜建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包括等间距分布的若干组充气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组包括等间距排列且相互连通的若干组充气单元(400);每组所述充气单元(400)一侧均设有一组气压感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组还包括进气单元(200)和接气单元(300),若干组所述充气单元(400)均位于进气单元(200)和接气单元(300)之间,且与进气单元(200)和接气单元(300)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地机构(230)包括第一杵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包括等间距分布的若干组充气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组包括等间距排列且相互连通的若干组充气单元(400);每组所述充气单元(400)一侧均设有一组气压感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组还包括进气单元(200)和接气单元(300),若干组所述充气单元(400)均位于进气单元(200)和接气单元(300)之间,且与进气单元(200)和接气单元(300)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地机构(230)包括第一杵杆(231);所述第一杵杆(231)内设有增压腔(232),所述增压腔(232)内设有第一增压阀(233),所述增压腔(232)下方设有中腔(234),所述中腔(234)四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与第二抓地机构(240)数量相同的若干组贯穿孔(2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235)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37),所述第二抓地机构(240)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237)上;所述中腔(234)内设有气囊安装块(236),所述气囊安装块(236)与每组第二抓地机构(240)均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增压阀(233)输出端上连通有输气管(238),所述输气管(238)与各组第二抓地机构(240)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抓地机构(240)包括第一气囊条(241),所述第一气囊条(241)一端安装在气囊安装块(236)上,且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块(242),所述第一滑块(242)侧壁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237)上,所述第一滑块(242)远离第一气囊条(24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杵杆(243),所述第二杵杆(243)另一端活动延伸至贯穿孔(235)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气单元(300)包括接气弯管(310);所述接气弯管(310)一端开设有接气口(311),所述接气弯管(310)通过接气口(311)与相邻一组充气单元(400)连通;所述接气弯管(310)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霞,其格其,先峰,
申请(专利权)人:贝加尔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