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珍珠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6117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淡水珍珠的养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养殖水体中Na+、Mg2+、Sr2+、Mn2+、Zn2+在下述范围,以达到提高白色珍珠产出率的目的:800mg/L<Na+<1?000mg/L,13.5mg/L<Mg2+<20mg/L,0.7mg/L<Sr2+<0.9mg/L,20mg/L<Mn2+<30mg/L,20mg/L<Zn2+<35mg/L。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进行淡水珍珠养殖,获得的珍珠品质好,且大大提高了白色珍珠的产出率,进一步提高了淡水珍珠的产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是一种可提高白色珍珠产出率的淡水珍珠养殖方法。(二)
技术介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是我国用来培育淡水珍珠的河蚌品种之一,养 殖区域覆盖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珍珠总 产量的90%以上,但产值仅占世界珍珠总产值的10%。主要原因是高品质的珍珠比例很 低,衡量珍珠品质的有大小、光泽、光洁度、颜色、形状五项指标,其中颜色作为影响珍珠品 质的重要因素,其受养殖水域的水质、营养、微量金属元素等影响甚大。通常天然淡水养殖 珍珠绝大部分呈现出各种不良颜色即通常市场不宜直接接受的颜色,现养殖淡水珍珠按国 家标准划分为白色、粉红色和紫色三大系列,也有桔色、浅蓝色、灰色等,其中除纯白色珍珠 无需退色即可使用外,其它大部分颜色一般都很少直接使用,80%以上珍珠只有经适当加 工退色或着色后,才能满足人们对珍珠洁白无暇晶莹剔透或色彩艳丽的感官要求,然而珍 珠如经长时间退色加工后其质地受损严重,耐氧化耐老化性能下降,影响珍珠保存时间,从 而降低了其内在价值。因此从淡水珍珠的源头——养殖着手研究,通过优化养殖水域金属 离子技术,提高育珠品质,增加无需退色珍珠的产出率,势必会提高整个淡水珍珠行业的产 值。(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白色珍珠产出率的淡水珍珠养殖方法,以提高淡水 珍珠行业的产值。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淡水珍珠养殖方法,所述方法是将河蚌置于Na+、Mg2+、 Sr2+、 Mn2+、 Zn2+浓度如下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淡水珍珠的常规养殖 800mg/L < Na+ < 1000mg/L 13. 5mg/L < Mg2+ < 20mg/L0. 7mg/L < Sr2+ < 0. 9mg/L 20mg/L < Mn2+ < 30mg/L 20mg/L < Zn2+ < 35mg/L。 如果相关浓度超标,采取注水稀释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相关浓度不足,就采取添 加相应金属盐的方式处理,可为相应金属的氯化物、磷酸盐、硫酸盐或硅酸盐。养殖过程中 同时控制养殖水体中10 <总硬度< 15,0. 4mg/L < NH3-N(表示NH3含量以N计)< 2mg/ L,O. 4mg/L <磷酸盐< 1. 6mg/L,40mg/L <硫酸盐< 180mg/L, 10mg/L <硅酸盐< 14mg/L, 牵丐> 10mg/L。 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具有明显代表性的白、粉红、紫三类珍珠中的K、Na、Mg、Fe、 Sr、 Mn、 Cr、 Li 、 Cu、 Bi 、 Co、 Ni 、 Zn、 Cd、 Ag等15种微量元素分析发现白、粉红、紫三类珍珠中的Na、Mg、Sr、Mn、Zn五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具体数据如下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 本专利技术根据不同颜色珍珠所含金属离子浓度的差异,结合现有养殖水体金属离子 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发现将养殖水体金属离子浓度控制在前述范围内时,可以大大提高 白色珍珠的产出率,达到优化育珠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中,水体中相应离子浓度需要满足上述条件以外,其他均可参照本领域常 规方法进行。 所述河蚌可为本领域常见用于淡水珍珠养殖的蚌类,最常用为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 ingii)。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控制养殖水体中相应金属离子浓度,珍珠品 质好,大大提高了白色珍珠的产出率,提高了淡水珍珠的产值。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 此 实施例1 :( — )三角帆蚌蚌苗繁殖 每年2月份,选择3 4龄的壮健三角帆蚌,以1 : l或l : 2的雌雄性比,配组 吊养于亲蚌培育池内,不同的湖泊的蚌之间混吊,避开近亲繁育。667平米吊1500只左右, 浅吊管理促成熟。4月份下旬从亲蚌培育池中挑出成熟亲蚌,进行采苗,成熟的钩介幼虫使 用体长8 10厘米的黄颡鱼为寄生鱼进行附苗,18 22t:培育,10天后出现脱苗,脱落池 底的钩介幼虫开始底牺生长成为幼蚌。待黄颡鱼上脱落总头数达到95% ,及时捞出,以免扰 乱幼蚌生长。 (二)幼蚌促长培育 选择水质肥沃无污染的、水体pH为6. 5 8. 0之间,微流水杂草少,水深1 1. 5m 之间的河流水塘或湖泊为幼蚌培育池,6月中旬收集苗蚌,使用规格为40X40X8cm的方底 无孔网箱落入池底培育,每只放入180只左右幼蚌。保证网箱平衡稳定防止蚌苗外逃。微 水流管理,隔10天加泥,并根据水体肥度状况施入发酵后的粪肥。(三)育珠手术与管理 9 10月份,选择6 7cm档的制片蚌和插片蚌,制片蚌须选择蚌体肥壮无病,外 套膜内外表皮光滑,成白色;插片蚌应选择蚌体完整、无残、蚌体光泽好、斧足肥壮饱满、蚌 壳闭合迅速、喷水远而有力。用撕膜法取制片蚌外套膜制成若干3mmX3. 5mm的小片,并植 入插片蚌体内并整圆,注入体内消毒液。及时送到养殖池网箱吊养,网箱规格为40X45cm, 每只装20只,同时注意水域行间密度,手术蚌一般667平方米养1000只左右。 (1)育珠蚌养殖 ①养殖水域选址 选择水面宽阔、无污染源、水流畅通、氧气充足、饵料丰富的水域,水域环境以水深 1. 5 3米,通明度30 35厘米,pH7 8为好, ②水质控制 取水样进行检测,使养殖水体中相应离子浓度在下述范围内 800mg/L < Na+ < 1000mg/L 13. 5mg/L < Mg2+< 20mg/L 0. 7mg/L < Sr2+ < 0. 9mg/L 20mg/L < Mn2+ < 30mg/L 20mg/L < Zn2+ < 35mg/L 如果相关浓度超标,采取注水稀释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相关浓度不足,就采取添 加相应金属盐(氯化物、磷酸盐、硫酸盐或硅酸盐)的方式处理。 同时控制总硬度为10 15,氨氮0. 4 2mg/L,磷酸盐04 1. 6mg/L,硫酸盐40 180mg/L,硅酸盐10 14mg/L,牵丐10mg/L以上。 ③育珠蚌放养及管理 a、放养将育珠蚌放入网箱中吊养。 b、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包括管水和理蚌两个方面,管水就是根据育珠蚌的不 同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的水质调节措施。在创口愈合期、珠囊形成期和采收前的珍珠成圆末 期,应以保证水体充足的溶氧量和清新的微流水为主,在珠胚形成期,除维持适当光照、溶 氧和ra值外,还需调节水质肥度。理蚌,就是对术后蚌的死亡及脱片、吐核等进行及时处理。 C、季节管理根据四季的水文、水质、水温、光照的变化,调节蚌的挂养密度、深度 以及控制水的肥度。夏季,光照较强,水中溶氧量变幅大。吊至水深35公分左右处,同时注 入新水;冬季,水温偏低,将蚌下降至近池底的深水处。夏季可适当施些无机肥,春秋两季以 施发酵的有机肥为主,要量少次多,宜晴天进行。d、病害防治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淡水珍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将河蚌置于Na↑[+]、Mg↑[2+]、Sr↑[2+]、Mn↑[2+]、Zn↑[2+]浓度如下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淡水珍珠的养殖:800mg/L<Na↑[+]<1000mg/L13.5mg/L<Mg↑[2+]<20mg/L0.7mg/L<Sr↑[2+]<0.9mg/L20mg/L<Mn↑[2+]<30mg/L20mg/L<Zn↑[2+]<35mg/L。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淡水珍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将河蚌置于Na+、Mg2+、Sr2+、Mn2+、Zn2+浓度如下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淡水珍珠的养殖800mg/L<Na+<1000mg/L13.5mg/L<Mg2+<20mg/L0.7mg/L<Sr2+<0.9mg/L20mg/L<Mn2+<30mg/L20mg/L<Zn2+<35mg/L。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蚌为三角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军李小龙谢乾程何晓琳刘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