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486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56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包括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紧机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与第一夹紧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底端与第一夹紧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紧机构的底端与旋转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顶端与第二夹紧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根据使用需求转动第一调节螺纹杆通过螺纹带动第二螺纹块移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接块沿连接轴转动,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保持合适的角度,从而使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保持合适的角度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


技术介绍

1、肢体创伤是指由于机械因素,即外力因素导致肢体的结构破坏、功能障碍。而常见的机械因素包括锐器的切割伤、钝器的挫伤、高能量的损伤、高处掉落伤或者严重车祸伤等,在肢体创伤急救过程中为避免因骨折造成的损伤在送往医院过程中发生二次损伤,需要使用固定器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

2、现有技术不足:现有固定器多为一体式结构,在使用时无法进行灵活调节,例如:当患者的手臂的大臂和小臂均出现损伤,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对患者的大臂和小臂同时进行固定并保持合成的弯曲;同时在固定时无法灵活调节固定时的压力大小,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包括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紧机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与第一夹紧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包括旋转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紧机构(2)、第一调节机构(3)、第二调节机构(4)和第二夹紧机构(5),所述旋转机构(1)的顶端与第一夹紧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的底端与第一夹紧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紧机构(5)的底端与旋转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4)的顶端与第二夹紧机构(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紧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夹紧机构(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的结构与第二调节机构(4)的结构相同,所述旋转机构(1)包括第一底板(101),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底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包括旋转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紧机构(2)、第一调节机构(3)、第二调节机构(4)和第二夹紧机构(5),所述旋转机构(1)的顶端与第一夹紧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的底端与第一夹紧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紧机构(5)的底端与旋转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4)的顶端与第二夹紧机构(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紧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夹紧机构(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的结构与第二调节机构(4)的结构相同,所述旋转机构(1)包括第一底板(101),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102),所述第一底板(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6),所述第一连接块(106)的侧面活动套接有连接轴(112),所述连接轴(112)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二连接块(105),所述第二连接块(1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103),所述第二底板(1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柱(104),所述第二底板(103)的底端通过销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块(108),所述第二螺纹块(108)的侧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纹杆(107),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底端通过销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块(110),所述第一螺纹块(110)的侧面与第一调节螺纹杆(107)的侧面活动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06)的顶端开设有角度刻度(111),所述连接轴(1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指针(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103)的侧面对应第一底板(10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培朝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