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过充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4194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过充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基准值,分别设定电池判断电压值、起始电压值、极限电压值,在起始电压值和极限电压值之间,设定3至8个检测值,按起始电压值、检测值、极限电压值由低到高进行分段充电,在每段分别设置充电时限,当充电时限内电压达到本段上限时,且未达到极限电压值时,进行下一段充电,否则停止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对于各种不同新旧、不同性能的电池,均可以进行适当的充电,既不会过充,也不会充电不足;且可以有效识别受损电池并停止充电,防止对电池组中的其它电池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充电的电池组的充电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根据电池的特性对电池组进行过充保护的智能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铅酸电池、镍铬电池、镍氢电池等可充电电池在使用时,会由多节电池串联 构成电池组。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l)恒流充电或准恒流充电,是用一 定的电流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的方法,通过限定充电时间来控制充电过程,这种方法充电效 率较高,但是直流恒流电源成本过高;(2)恒压充电,在这种充电方式下,充电初期电流较 高,充电末期电流会变低,在此种充电方式中,充电末期充电电压在达到峰值后会下降,充 电电流变大,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通常,设定最大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停 止充电;(3)分阶段充电,最初的充电电流较高。当电池电压达到控制点时,电流变为涓流, 再补充一段时间。上述几种方法在设定充电控制参数时,都是采用一个标准,然而,在实际 使用过程中,新、旧电池的电压情况不同,充电电流对电池的电压也会产生影响,甚至同一 批次的不同电池间也存在差异性,例如,多节电池构成的电池组,新电池充满电后的电池两 端电压为电池额定电压的1. 19 1. 23倍之间,而电池在使用300个循环后,其充满电后电 池两端的电压会上升到额定电压的1. 26 1. 28倍,因此,选用同一参数,在不同的电池情 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充电不足或者是过充的现象。而当电池组中某一电池损坏时,上述充 电方法无法及时发现,继续充电,可能造其它电池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智能充电方法,可以根据电池的特性,自动调节充电 过程,以避免过充或充电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过充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 方法,以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基准值,设定电池判断电压值为基准值的0. 6倍至0. 9倍、起 始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 15倍至1. 19倍、极限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 23倍至1. 28倍,检测电 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值小于起始电压值时,开始充电,否则不充电;充电过程包括下列 步骤 (1)电池判断步骤,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如检测电压小于电池判断电压值,预充电 1至5分钟,再次检测电压,如检测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池判断电压值,执行步骤(2),否则判 定电池损坏,结束充电; (2)初始充电步骤,设定初始充电时间上限为12至1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 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起始电压值时,执行步骤(3),当充电时间达到初始充电 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起始电压值时,停止充电 (3)在起始电压值和极限电压值之间,设定3至8个检测值,按检测值由低到高进 行分段充电,每一段的充电过程为,设定分段充电时间上限为1. 5至2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本段检测值时,如果是最高检测值,执行步骤(4), 否则进行下一段充电,当充电时间达到分段充电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本段检测值 时,停止充电; (4)极限充电步骤,设定极限充电时间上限为1至1. 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 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极限电压值或者充电时间达到极限充电时间上限时,结 束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束充电后,根据情况,可以采用涓流对电池维持供电,也可以 直接断电。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判断电压值为基准值的0. 8倍至0. 85倍、起始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 18倍至1. 19倍、极限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 25倍至1. 26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对电池电压进行精确检验,由于成本原因,对于硬件产生的误差不宜用硬件方法进行校正,可以采用软件校校准。即,先给定一个基准电压,单片机检测基准电压的实测模/数转换值与理论值相比,其比值即为模/数转换值的修正系数;此后的检测电压均用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乘或除),以消除误差,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给定起始电压值和极限电压值,并在其间设定3-8个检测值,对电池实行分段充电,在任一段如未能在设定时限内充至下一段的检测值,即终止充电,从而,对于各种不同新旧、不同性能的电池,均可以进行适当的充电,既不会过充,也不会充电不足; 2.由于现有的大部分充电器均具有电压检测功能和计时功能,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对现 有的充电器进行软件更新即可实现,适用范围广; 3.本专利技术在一开始进行电池判断,可有效识别受损电池并停止充电,防止对电池 组中的其它电池造成损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以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基准 值,设定电池判断电压值为基准值的0. 6倍至0. 9倍、起始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 15倍至 1. 19倍、极限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 23倍至1. 28倍,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值小于 起始电压值时,开始充电,否则不充电;充电过程包括下列步骤 (1)电池判断步骤,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如检测电压小于电池判断电压值,预充电 1至5分钟,再次检测电压,如检测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池判断电压值,执行步骤(2),否则判 定电池损坏,结束充电; (2)初始充电步骤,设定初始充电时间上限为12至1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 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起始电压值时,执行步骤(3),当充电时间达到初始充电 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起始电压值时,停止充电; (3)在起始电压值和极限电压值之间,设定3至8个检测值,按检测值由低到高进 行分段充电,每一段的充电过程为,设定分段充电时间上限为1. 5至2小时,在充电过程中4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本段检测值时,如果是最高检测值,执行步骤(4), 否则进行下一段充电,当充电时间达到分段充电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本段检测值 时,停止充电; (4)极限充电步骤,设定极限充电时间上限为1至1. 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 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极限电压值或者充电时间达到极限充电时间上限时,结 束充电。实施例二 采用实施例一的智能充电方法对10节串联连接的SC镍氢电池进行充 电,其满电电压范围为14. 3 14. 6V,电池达到使用寿命后,其满电电压变为14. 8V。由此, 设定电池判断电压值为10V、起始电压值为14. 2V、极限电压值为14. 8V。 如果起始充电检测电压大于或等于14.2V,则不需要充电,低于14.2V则开始充 电,充电过程如下 1.先判断电池好坏,当检测电压低于10V时,预充电1分钟,1分钟以后电池电压 仍然低于IOV,认为电池已坏,结束充电; 2.第一段充电,设定初始充电时间上限为14小时,充电过程中不断检测电压,如 果检测到电压^ 14. 2V时,进入下一步,重新计时;如果充电时间达到14小时,检测电压仍 然小于14. 2V时,结束充电; 3.第二段充电,设定检测点为14. 3V,分段充电时间上限为2小时,充电过程中不 断检测电压,如果检测到电压^ 14. 3V时,进入下一步,重新计时;如果充电时间达到2小 时,检测电压仍然小于14. 3V时,结束充电; 4.第三段充电,设定检测点为14. 5V,分段充电时间上限为2小时,充电过程中不 断检测电压,如果检测到电压^ 14. 5V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过充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基准值,设定电池判断电压值为基准值的0.6倍至0.9倍、起始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15倍至1.19倍、极限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23倍至1.28倍,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值小于起始电压值时,开始充电,否则不充电;充电过程包括下列步骤:    (1)电池判断步骤,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如检测电压小于电池判断电压值,预充电1至5分钟,再次检测电压,如检测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池判断电压值,执行步骤(2),否则判定电池损坏,结束充电;    (2)初始充电步骤,设定初始充电时间上限为12至1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起始电压值时,执行步骤(3),当充电时间达到初始充电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起始电压值时,停止充电;    (3)在起始电压值和极限电压值之间,设定3至8个检测值,按检测值由低到高进行分段充电,每一段的充电过程为,设定分段充电时间上限为1.5至2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本段检测值时,如果是最高检测值,执行步骤(4),否则进行下一段充电,当充电时间达到分段充电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本段检测值时,停止充电;    (4)极限充电步骤,设定极限充电时间上限为1至1.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极限电压值或者充电时间达到极限充电时间上限时,结束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具备过充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基准值,设定电池判断电压值为基准值的0.6倍至0.9倍、起始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15倍至1.19倍、极限电压值为基准值的1.23倍至1.28倍,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值小于起始电压值时,开始充电,否则不充电;充电过程包括下列步骤(1)电池判断步骤,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如检测电压小于电池判断电压值,预充电1至5分钟,再次检测电压,如检测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池判断电压值,执行步骤(2),否则判定电池损坏,结束充电;(2)初始充电步骤,设定初始充电时间上限为12至15小时,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当检测电压大于起始电压值时,执行步骤(3),当充电时间达到初始充电时间上限而检测电压仍不大于起始电压值时,停止充电;(3)在起始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