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383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属于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S1.将单晶二硫化钨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剥离到有300nm氧化层硅衬底上,得到二硫化钨纳米片;S2.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得到的少层二碲化镍纳米片;S3.通过PVA干法转移的方法转移到二硫化钨上层形成重叠部分,制备二碲化镍/二硫化钨异质结样本;S4.通过电子束蒸镀或热蒸发在所述二碲化镍/二硫化钨异质结的两端形成电极;S5.在S3制备完成的样品上旋涂上转换纳米颗粒,并进行烘干,得到制备好的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探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


技术介绍

1、近红外选择性光电探测器对光学成像,图像传感,机器视觉,国防侦察等领域至关重要。目前,实现选择性波长探测的手段主要有设计特定吸收波长的材料、等离子共振效应增强窄带吸收,抑制非目标光吸收波段的载流子收集效率等。

2、近年来,通过上转换纳米颗粒与二硫化钼相结合的光电探测器为近红外选择性探测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不是通过掺杂杂质或形成杂化结构来改变材料的吸收光谱。因此可以保留二维半导体材料的优点,具有制作简便,特殊波长选择性,柔性化等优势。上转换纳米颗粒作为能量发射源,能够将低能量的光子(通常是近红外光)转换成高能量的光子(如可见光或紫外光),二硫化钼作为能量接收器,在可见光范围内表现出高的光响应度和高灵敏度,但带隙的限制使其在红外区域遭受更大的损耗,产生电子-空穴对的效率严重下降。上转换纳米颗粒稳定、强烈和波长可调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很好的弥补了二硫化钨在近红外波段光响应性能的不足。然而,由于上转换纳米颗粒的低量子效率和高泵浦阈值,基于两者结合的光电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有二氧化硅/硅衬底层、二硫化钨层、二碲化镍层、金属电极层和上转换纳米颗粒层;所述二硫化钨层和部分重叠在二硫化钨层的二碲化镍层,所述二硫化钨层和所述二碲化镍层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金属电极层,且所述金属电极层不同时接触两个二维材料,所述二硫化钨层与二碲化镍层组成异质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化钨层中的二硫化钨为的厚度为40 nm,所述二碲化镍层中的二碲化镍为的厚度为46 nm,金属电极层为钛和金电极,厚度分别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有二氧化硅/硅衬底层、二硫化钨层、二碲化镍层、金属电极层和上转换纳米颗粒层;所述二硫化钨层和部分重叠在二硫化钨层的二碲化镍层,所述二硫化钨层和所述二碲化镍层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金属电极层,且所述金属电极层不同时接触两个二维材料,所述二硫化钨层与二碲化镍层组成异质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化钨层中的二硫化钨为的厚度为40 nm,所述二碲化镍层中的二碲化镍为的厚度为46 nm,金属电极层为钛和金电极,厚度分别为10nm和50nm,上转换纳米颗粒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层溶液浓度为100 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二碲化镍二硫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光电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丽丽张启政郭云凝伍贤章王谦霖叶韫郑照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