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及推进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320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及推进方法,包括推进剂供给系统和化电复合推力器;推进剂供给系统中的推进剂二能作为电工质;化电复合推力器包括从内至外或从外至内同轴布设的电推力器和化学推力器;化学推力器的喉管和扩喷管内沿周向均匀布设有4m个化学推力子区;在喉管前端布设2m块均能转动的挡板;电推力器根据需要可以分区或不分区;当分区时,通过在栅极中增设4n块栅极绝缘隔板,从而将栅极沿周向均匀分隔为4n个栅极子区,每个栅极子区能单独进行通电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共用一套推进剂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实现化学、电推进两种模式交替工作;还能实现对推力分区域式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空间推进任务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器空间推进,特别是一种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及推进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航天任务场景的不断拓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利用空间任务需求,未来航天器推进系统需要具备比冲高、推力大范围可调、绿色无毒等能力特征。目前,大多数航天器采用的是传统化学推进,推进剂剧毒,而且比冲较低,导致所需携带的推进剂较大,降低了有效载荷占比,并且很难实现推力器性能的精确控制。相比而言,大多数电推进在比冲和推力控制方面都有着更大的优势,但由于其推力相对化学推进方式较小,很难支撑快速机动等姿轨控任务。两种推进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在单独执行任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满足复杂航天任务的既定要求,而同时搭载多个不同类型的推力器又会使得系统结构复杂化。因此,航天器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化学、电推进一体化的推进系统。

2、此外,在对航天器进行高精度姿态控制时,往往需要对推力器设置额外的方向或角度变化机构,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航天器重量以及各部件的冗余。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类分区域协同式的推力系统,能够在对整个推力系统简化的基础上实现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剂供给系统和化电复合推力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热型或电阻型推力器为电弧推力器或电阻加热式推力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非霍尔推力器为离子推力器或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化电复合推力器为外电内化复合推力器时,化学推力器的外壁面涂覆耐高温陶瓷材料,用于隔离电推力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剂供给系统和化电复合推力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热型或电阻型推力器为电弧推力器或电阻加热式推力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非霍尔推力器为离子推力器或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化电复合推力器为外电内化复合推力器时,化学推力器的外壁面涂覆耐高温陶瓷材料,用于隔离电推力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化电复合推力器为外电内化复合推力器时,扩喷管的尾部端面凸出于栅极的外侧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协同式两相混合空间推进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思引聂万胜王梓桐杨云帆刘翔李丹阳马梁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