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孔隙率是指多孔介质内孔隙的总体积与该介质总体积的比值。孔隙率与多孔介质的颗粒形状、结构和排列有关,是影响多孔介质内流体传输性能的重要参数。极片的孔隙率是锂离子电池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与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电池内阻以及电池设计的注液量等有紧密联系。极片的孔隙率过大,会导致电池极片导电网络差,电池的内阻变大。极片孔隙率过小,将导致电池保液量变小,会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因此,了解极片的孔隙率对电池设计很重要。
2、当前,极片孔隙率的评价方法较多,例如:压汞法、根据极片的压实密度和真密度计算(cn106684330a)、利用极片生产过程参数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极片孔隙率(cn110057742a)、测试极片的真密度体积、钢箔体积以及极片的总体积计算极片的孔隙率(cn111398127a)。
3、尽管以上方法各有特点,但计算过程复杂,设计参数多,操作要求高,得到的结果均为极片的总的孔隙率,不能完整反映极片在厚度方向的孔隙率分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上、中、下三层的厚度比为(1~2):(3~4):(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测试极片上剩余活性物质的孔隙率的方法为:氮气吸附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剥离的方法为:采用粘性物质、高温、摩擦或刮涂的方法剥离;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上、中、下三层的厚度比为(1~2):(3~4):(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测试极片上剩余活性物质的孔隙率的方法为:氮气吸附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厚度方向上活性物质孔隙率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剥离的方法为:采用粘性物质、高温、摩擦或刮涂的方法剥离;所述的粘性物质为胶带,胶带的环形初粘力≥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彩霞,崔心蕾,王哲禹,苏适,冯宣祯,刘超群,孙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绥化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