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189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属于三轮汽车减振系统领域,包括新连板,新连板设置在立轴上,新连板的下方并列设置有新弹簧和新减振器,新弹簧和新减振器平行布置,新减振器设置在新弹簧的正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性能优良,灵敏度高,强度充足,且造价底,制作难度低的减振器,能够满足目前市场重要需求;连板设计为U型空心结构,受力最优,强度不会过剩,成本低于现行平板式连板;新减振器和新弹簧相对平行且独立设计,各自设计空间互不干扰,可根据整车需要同时获得最佳强度和最低材料成本;新减振器和新弹簧相对地面竖直设计,确保前载不会对新减振器产生弯矩,抗弯强度要求得到大幅降低,并且新减振器内部不会被附加侧向力,灵敏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轮汽车减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1、自从三轮汽车问世以来,无论用于载货的还是载客的,其所用减振器均脱不出两种减振器系列,其一为往复式减振器,其二为摆臂式减振器。

2、如图1所示,往复式减振器包括旧连板8,旧连板8的上方与立轴7连接,旧连板8的下方安装有旧减振器9和旧弹簧10,旧减振器9和旧弹簧10为一体结构;因前倾角的存在,车辆前载造成的地面反力对减振器产生一个弯矩g1,对减振器内部产生摩擦阻力,就使得减振器进行往复伸缩运动变得迟缓费力,即灵敏度降低,并且在减振器能承载的同时,额外需要有足够的抗扭强度,用来抵消g1分力g11对减振器的扭力,但由于减振器和弹簧为一体结构,受整车前部空间和综合成本所限,设计空间受到制约难以达到理想的性能要求和价格要求。

3、如图2所示,摆臂式减振器是在往复式减振的基础上附加了支臂11和摆臂12,支臂11的上端与旧连板8连接,支臂11的下端与摆臂12连接,支臂11和摆臂12有一定的夹角,旧减振器9和旧弹簧10为一体结构,其上端与支臂11连接,下端与摆臂1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连板(1),所述新连板(1)设置在立轴(7)上,所述新连板(1)的下方并列设置有新弹簧(3)和新减振器(2),所述新弹簧(3)和所述新减振器(2)平行布置,所述新减振器(2)设置在所述新弹簧(3)的正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连板(1)的外形设置为U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连板(1)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连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新减振器(2)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连板(1),所述新连板(1)设置在立轴(7)上,所述新连板(1)的下方并列设置有新弹簧(3)和新减振器(2),所述新弹簧(3)和所述新减振器(2)平行布置,所述新减振器(2)设置在所述新弹簧(3)的正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连板(1)的外形设置为u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连板(1)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汽车前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连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新减振器(2)相匹配的安装孔(1-2-1),所述新减振器(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2-1)内并通过螺母(4)锁紧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李亚辉张文辉安军腾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奥精工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