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和建筑物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061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和建筑物通风系统,所述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包括屋顶板块、多个檩条和机械排风组件,屋顶板块朝向室内的表面局部凹陷形成风道,多个檩条设于屋顶板块下方并支撑屋顶板块的下表面,且多个檩条沿风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檩条之间构成一个隔断区,风道依次穿过多个所述隔断区,机械排风组件包括排气机和吸气管,吸气管的吸气口伸入多个隔断区中的一个内,排气机用于驱动吸气口吸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利用屋顶板块下表面上的风道贯通各个隔断区,从而无需为每个隔断区设置对应的通风设备,减少了通风设备数量,简化管道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屋顶排风,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和建筑物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1、工业厂房在生产、运输等作业中经常需储存、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的污染气体,其中比重小于空气的轻气体(如氢气、甲烷、氨气、一氧化碳、乙炔、乙烯等)易在建筑物屋面下部聚集难以排出。针对该问题,此类工业厂房通风系统为避免易燃易爆轻气体在建筑物高位聚集,目前通常需在檩条等支撑组件形成的隔断区域内单独设置吸风口或通风器用于排出局部聚集的气体,当隔断区域数量较多时,机械通风系统吸风口分布较为分散,采用屋顶风机排风时所需通风设备数量较多,管路复杂,空间占用大,能耗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及不足,提出一种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该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在屋顶板块的小表面构建凹陷的风道,风道贯通各个由檩条形成的隔断区,从而只需要在一个隔断区处设置吸风管即可完成对各隔断区内汇集的污染气体进行抽吸,从而可减少通风设备数量,简化管道布局,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区与所述吸气口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阀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器,所述通风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屋顶板块的外表面连接,且所述通风器具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通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并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区与所述吸气口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阀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器,所述通风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屋顶板块的外表面连接,且所述通风器具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通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并与所述屋顶板块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构成所述送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屋顶通风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刚王阳押淑芳曲江源赵枚丁泽群韩磊耿肖琪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