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桩,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空心管状摩擦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专利号为“cn 105178311a”的一种部分预制的摩擦桩及其施工方法,该专利的上桩和下桩的连接方式为,将上桩和下桩中延伸出的钢筋通过注浆浇筑的方式与承台连接,用于完成上桩和下桩的连接操作,但是该方式中在操作时,还需准备浇筑的模板以及所需的灌浆和均匀浆液的振动设备,对于多个分体预制的摩擦桩在组合连接操作时而言,其组合连接的方式在操作时所需的工作量较大,降低了预制的摩擦桩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制空心管状摩擦桩及其施工方法。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空心管状摩擦桩,包括两个管状混凝土分桩,两个所述管状混凝土分桩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侧面沿着两个安装槽的内侧面滑动,沿着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空心管状摩擦桩,包括两个管状混凝土分桩(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状混凝土分桩(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5)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30),两个所述安装槽(30)之间设有环形块(15),所述环形块(15)的侧面沿着两个安装槽(30)的内侧面滑动,沿着所述环形块(15)的圆环侧面开设有第四滑槽(17),所述第四滑槽(17)和第一连接件(2)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侧面开设有多个与第四滑槽(17)位置对应的第一螺孔(16),所述第一螺孔(16)的内部螺纹安装有限位螺柱(8),所述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空心管状摩擦桩,包括两个管状混凝土分桩(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状混凝土分桩(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5)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30),两个所述安装槽(30)之间设有环形块(15),所述环形块(15)的侧面沿着两个安装槽(30)的内侧面滑动,沿着所述环形块(15)的圆环侧面开设有第四滑槽(17),所述第四滑槽(17)和第一连接件(2)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侧面开设有多个与第四滑槽(17)位置对应的第一螺孔(16),所述第一螺孔(16)的内部螺纹安装有限位螺柱(8),所述限位螺柱(8)的一端延伸至第四滑槽(17)的内部,所述环形块(15)的底端安装有多个第二连接块(18),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呈弯折状的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的弯折端延伸至第二连接件(5)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块(18)的一端穿过第一滑槽(12)并延伸至第二连接件(5)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1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块(7),所述第一安装块(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滑槽(12)的下方和第一连接件(2)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外部固定套设有圆环块(3),所述第一安装块(7)的一端开设有方槽(23),所述方槽(23)与圆环块(3)匹配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外部安装有多个弧形燕尾块(6),所述弧形燕尾块(6)位于第一滑槽(12)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块(7)的另一端开设有燕尾槽(24),所述燕尾槽(24)和弧形燕尾块(6)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块(7)的侧面开设有通孔(26),所述通孔(26)的一侧设有位置与之对应的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杆(13),两个所述两个活动杆(13)的一端均穿过通孔(26)并延伸至第一安装块(7)的一侧,两个所述活动杆(13)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安装块(34),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34)的表面均与第一安装块(7)的侧面接触,两个所述个活动杆(13)的一端分别活动安装有安装杆(21)和安装管(22),所述安装杆(21)的一端活动插接在安装管(22)中,所述安装管(22)的内部安放有压缩弹簧(27),所述压缩弹簧(27)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安装杆(21)的一端和安装管(22)的内表面,沿着所述安装杆(21)侧面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40),所述安装管(22)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39),所述限位块(39)的一端延伸至第三滑槽(40)中,所述第一滑槽(12)的弯折端两侧之间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孔(28)和第二螺孔(29),所述限位孔(28)和第二螺孔(29)均开设在第二连接件(5)的侧面,所述限位孔(28)和第二螺孔(29)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吉平,周英菊,张力,刘彦,陈冰,邓勇,虞思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