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040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稳定座,稳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柱,中心柱顶部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槽,中心柱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一通槽的内腔和第二通槽的内腔均固定穿插有受力杆,受力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可长度调节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底部连接耳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支撑组件进行加固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的顶部与顶部连接耳的内腔转动连接,本技术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通过加固组件对支撑组件进行加固,增加支撑组件支撑的强度,且相对两个支撑组件之间通过受力杆进行连接,当相对的两个支撑组件受力后,可相互抵消,从而减轻中心柱的承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撑结构,具体为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

2、现公开有中国技术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公开号为:cn214301772u,包括中心柱,中心柱竖直设置于基坑的中心,中心柱侧面设有四个水平的支护柱,四个支护柱周向设置于中心柱的侧面,支护柱远离中心柱的端部设有支护板,支护板与基坑的侧壁贴合设置,支护柱上设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可对支护柱与中心柱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该结构具有使基坑内支撑结构对不同宽度的基坑起到支护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3、上述支撑结构通过四个支护柱与支护板的配合对基坑的四侧进行支撑,四个支护柱受力后主要集中在中心柱上,但中心柱的承力能力有限,使得支撑结构的支护能力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上述支撑结构通过四个支护柱与支护板的配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稳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柱(2),所述中心柱(2)顶部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槽(3),所述中心柱(2)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4),所述第一通槽(3)的内腔和第二通槽(4)的内腔均固定穿插有受力杆(5),所述受力杆(5)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连接槽(6)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可长度调节的支撑组件(7),所述支撑组件(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耳(11),所述稳定座(1)的顶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底部连接耳(9),所述底部连接耳(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支撑组件(7)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稳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柱(2),所述中心柱(2)顶部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槽(3),所述中心柱(2)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4),所述第一通槽(3)的内腔和第二通槽(4)的内腔均固定穿插有受力杆(5),所述受力杆(5)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连接槽(6)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可长度调节的支撑组件(7),所述支撑组件(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耳(11),所述稳定座(1)的顶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底部连接耳(9),所述底部连接耳(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支撑组件(7)进行加固的加固组件(10),所述加固组件(10)的顶部与顶部连接耳(11)的内腔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宾朱明贵王团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成佳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