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及其用于控制液滴阵列内颗粒组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913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及其用于控制液滴阵列内颗粒组装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双线电极策略,针对目标图形能更直接地进行电极图案设计,产生与电极图案直观近似的颗粒组装结构,并保持了共面电极可以显著改变组装结构的优势以及颗粒空间位置分布的控制能力;此外,通过采用延长电极图案策略或者电极间距调节的策略,减少液滴边缘处由于电场强度低导致的图形缺损,以及通过简单调控面板中电极与微井格的限域作用,即可产生均匀液滴,并控制阵列液滴形状相对一致,进一步提高组装结构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具体涉及一种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及基于所述电-微流控驱动面板的调控颗粒在液滴内部组装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1、介电泳现象产生条件为非匀强电场,当物体与物体周围介质都可被电场极化时,介电泳力将产生并作用于颗粒与周围介质界面上,使得物体沿着电场梯度方向,向高或低电场强度区域运动。

2、传统的基于介电泳的组装颗粒技术通常应用于大体积液体环境中,由于大体积液体环境中颗粒的分布密度存在随机性,不同区域之间的颗粒密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目标组装结构的精度受到显著影响。此外,颗粒组装结构在电场作用下一旦形成,颗粒从组装到均匀分布状态的切换过程不仅速度缓慢,而且依赖颗粒的布朗运动,因此对液体粘滞力、温度和颗粒粒径等皆提出了要求。引入含有相对均匀颗粒密度的液滴,并将尺寸均匀的液滴在大面积范围内阵列化,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通过电场对液滴内颗粒进行操控与组装时,液滴形状、液滴大小对其内部电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因而对于可阵列化、可精准控制的液滴内的颗粒操控与组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液滴尺寸需相对均匀,液滴阵列的形状需要相对一致;且液滴弯曲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微流控驱动面板,所述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包括电极层和乳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电极是以两根平行或近平行的细导线作为分立电极对,井格内的电极长度>目标组装图案的长度;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中,分立的双线电极和两者之间的间隙宽度之和w2的范围在0.1-3000μm,优选为1-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层中,单个液滴至少对应一个电极单元;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微流控驱动面板,所述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包括电极层和乳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电极是以两根平行或近平行的细导线作为分立电极对,井格内的电极长度>目标组装图案的长度;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中,分立的双线电极和两者之间的间隙宽度之和w2的范围在0.1-3000μm,优选为1-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层中,单个液滴至少对应一个电极单元;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由固体基底之上带有导电镀层构成,包括氧化铟锡玻璃、镀金玻璃、镀铜印刷线路板;通过对导电镀层进行光刻、软光刻、激光雕刻、3d打印、丝网印刷形成电极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微流控驱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层选自油包水体系、水包油体系、双水相体系、双油相体系;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玲玲申诗涛冯昊强金名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