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896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5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包括热流箱、冷流箱和散热风扇。热流箱内部形成有热流空间,热流箱上设置有热流进水口和热流出水口;冷流箱内部形成有冷流空间,冷流箱内设置有冷流进水口和冷流出水口,冷流箱与热流箱贴合设置;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热流箱上。当环境温度较低且温度拨动范围较小时,开启散热风扇,热流体与热流箱的内壁发生对流换热,且热流箱与散热风扇的送风空气之间发生对流以实现散热。当环境温度较高、热流密度较大时,热流体在通过散热风扇实现散热的同时,热流箱中的热流体通过共有的壁面与冷流体实现热量输送,以达到增强换热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散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散热器是一种可以将设备内部产生的高温热量传递到散热器表面从而使热量通过热辐射、传导、对流的方式散发到外界。

2、如公开号为cn219492695u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散热风扇,包括:进风罩,所述进风罩的内部设有过滤棉,且过滤棉的外壁上皆与进风罩相连接;送风罩,所述送风罩与进风罩相连接,所述送风罩的内部设有第一风扇,且第一风扇与送风罩固定连接;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导热块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散热片,且第一散热片与第一风扇固定连接。

3、目前现有存在的散热方式主要为风冷散热、液冷散热,这种单一形式的散热在热量集聚地体现出来的冷却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且不能适时应对外界条件的温度变化。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现有的散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散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箱包括热流进水箱、热流出水箱和散热件,所述热流进水箱、所述散热件和所述热流出水箱依次设置,所述热流进水箱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散热件内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热流出水箱内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热流进水箱和所述热流出水箱之间,所述热流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热流进水箱背离地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箱包括热流进水箱、热流出水箱和散热件,所述热流进水箱、所述散热件和所述热流出水箱依次设置,所述热流进水箱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散热件内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热流出水箱内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热流进水箱和所述热流出水箱之间,所述热流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热流进水箱背离地面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热流出水箱背离地面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扰流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热流分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煊明张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