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传动装置/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及其油泵。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其包括箱体、动力输入组件、动力输出组件、油液循环系统,箱体内安装有动力输入组件、动力输出组件,油液循环系统包括油泵、热交换器、储油箱、控制阀、管线,油泵用于实现油液的循环利用。
2、油泵包括蜗壳、叶轮、转轴、螺旋压水室、扩压器,叶轮安装于蜗壳内,叶轮外周面与螺旋压水室之间设置有扩压器,扩压器包括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多个第一导叶沿周向分布,多个第二导叶沿周向分布;第一导叶和/或第二导叶的轴向宽度小于扩压器流道的轴向宽度,和/或,第一导叶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二导叶的径向长度,和/或,第一导叶的内径/外径小于第二导叶的内径/外径。但现有的油泵仍然存在扩压器段的液体回流、紊流影响较大,扩压器段的压力损失较大,油泵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及其油泵,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油泵的扩压器的改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其包括箱体(1)、动力输入组件(2)、动力输出组件(3、4)、油液循环系统,油液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油泵(5)、热交换器(6)、储油箱(7)、第二油泵(8)、喷嘴(9、10);第一油泵和/或第二油泵包括蜗壳(50)、叶轮(51)、转轴(52)、螺旋压水室(53)、扩压器(54),叶轮安装于蜗壳内且叶轮安装于转轴上,叶轮外周面与螺旋压水室之间设置有扩压器,蜗壳的前侧内壁面安装有前侧板(55),后侧内壁面安装有后侧板(56),扩压器包括第一导叶(57)、第二导叶(58),多个第一导叶沿周向分布,多个第二导叶沿周向分布,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其包括箱体(1)、动力输入组件(2)、动力输出组件(3、4)、油液循环系统,油液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油泵(5)、热交换器(6)、储油箱(7)、第二油泵(8)、喷嘴(9、10);第一油泵和/或第二油泵包括蜗壳(50)、叶轮(51)、转轴(52)、螺旋压水室(53)、扩压器(54),叶轮安装于蜗壳内且叶轮安装于转轴上,叶轮外周面与螺旋压水室之间设置有扩压器,蜗壳的前侧内壁面安装有前侧板(55),后侧内壁面安装有后侧板(56),扩压器包括第一导叶(57)、第二导叶(58),多个第一导叶沿周向分布,多个第二导叶沿周向分布,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具有扩压器轴向宽度l2,第一导叶的第一轴向宽度小于0.5l2,第二导叶的第二轴向宽度也小于0.5l2;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叶(57)具有内半径r1、外半径r2,第二导叶(58)具有内半径r2’、外半径r3,r1<r2<r3,r1<r2’<r3,且r2=(0.8-1.2)r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器(54)还包括第三导流柱(59),多个第三导流柱沿周向分布,第三导流柱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侧板(55),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后侧板(56),第三导流柱呈圆柱形,第三导流柱也具有轴向宽度l2,第三导流柱在液体的冲击下被动地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滑冷却型齿轮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周向上,多个第二导叶(58)、第三导流柱(59)、第一导叶(57)依次间隔设置,具体为: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丹君,应福明,胡诗斌,郏剑永,莫铖扬,王超,沈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业高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