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8172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柔性固定在密封腔体上,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包括锥面和坝区;所述锥面位于所述坝区外,所述锥面自高压侧向低压侧收敛,直至与所坝区的外径侧相接;所述坝区的下游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动压槽。所述第二密封环固定在主轴上,所述第二密封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配合,所述第二密封环的端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的外径。本技术可以在高压环境下利用流体静压效应和流体动压效应,提供额外的开启力和密封刚度,有效地改善在静止状态下密封端面的摩擦磨损情况,并有效地抑制密封介质的泄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密封,特别是涉及一种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在各种旋转式流体机械中是基础的关键部件。机械密封是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流体压力和补偿元件的作用及辅助密封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密封环贴合且相对滑动,构成的流体泄漏少的装置。普遍的机械端面密封,对于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的密封,均有相对成熟的密封端面和结构设计。

2、较常见的是接触式的机械端面密封,其端面不设置任何槽型,基本为平端面。这种设计的弊端是密封端面磨损较大,寿命相对较短,故有一些设计采用锥度和局部深槽的非接触式端面密封,目的是利用流体静压效应提高开启力,进而改善摩擦磨损情况,但是此类的静压型密封往往泄漏率较高。还有一些端面设计是利用流体动压效应,依据端面的旋转方向设置动压槽,虽然对控制泄露率一定助益,但单独设置反向动压槽可能会使系统在启停阶段出现密封端面过度磨损的情况,正常运行阶段也可能出现密封的刚度不足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区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区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自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的外径处逐渐收敛延伸至所述坝区的外径处,所述坝区的内径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内径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的锥角的取值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区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区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自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的外径处逐渐收敛延伸至所述坝区的外径处,所述坝区的内径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内径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压结合逆压泵送核主泵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的锥角的取值范围为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峰何强胡峰铭丛国辉张翊勋王学灵陈兴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