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733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包括:套管,位于井筒内,设有多个压裂孔;支撑挡板,为多个,每个支撑挡板移动位于套管内并对相应压裂孔进行封闭、内壁固定有侧移板;侧移板为弧形、或折弯结构,当其承受一定气压作用时,侧移板能够带动支撑挡板移动对压裂孔进行打开;弹性组件,位于支撑挡板一侧,且弹性作用在支撑挡板上、使支撑挡板对压裂孔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挡板在套管内周向或轴向移动、对压裂孔进行错开式打开与封闭,在不影响冲击压裂储层的情况下,避免因蠕变造成页岩颗粒从压裂孔溢入至套管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


技术介绍

1、非常规油气开采是指从非常规油气储层中开采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其中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和页岩油等资源的开采;

2、以页岩气为例进行说明,页岩气通常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页岩中,储层普遍具有低孔隙度(<5%)、低渗透率(<0.001×10-3μm2)的特性,储层压裂改造是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人为方式使地层产生裂缝,从而改善储层中页岩气流动流动环境、以提供高效运移通道,提高开采效率;这种改造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储层的有效面积,改善其渗透性,使地下的石油更容易被采出,进而增加油井的产量。

3、储层压裂改造包括静力学方式和动力学方式,前者利用水压压裂,即采用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技术,可以增大储层的改造体积,提高水平井的产能,但是该技术工艺复杂、耗水量大,还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后者是采用高能气体压裂,即利用火药或火箭推进剂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压裂岩体,但存在火工品安全性差、裂缝扩展规模小等问题;现有一些采用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内壁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内腔体(12),内腔体(12)的直径大于套管(10)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孔(11)长度方向沿着套管(10)的轴向布置;支撑挡板(20)周向滑动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内壁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内腔体(12),内腔体(12)的直径大于套管(10)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孔(11)长度方向沿着套管(10)的轴向布置;支撑挡板(20)周向滑动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后抗蠕变变形的井身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体(31)通过固定座(32)固定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页岩燃爆增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翟成魏明尧张开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