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绪成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606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5
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井,涉及市政道路领域,包括手柄杆、反光贴条、密封外胶圈、防护笼、密封阻气筒、支架和弹簧;所述密封外胶圈粘接在井盖圈座的下侧面;所述密封阻气筒与井盖焊接连接;所述支架焊接连接在井盖的下侧面,支架与密封阻气筒焊接连接;所述弹簧与支架焊接连接,弹簧与密封盖焊接连接,弹簧嵌套在导套与导杆的外侧;所述防护笼与井盖焊接连接;所述反光贴条与井盖圈座粘接;所述手柄杆与螺纹杆插接;所述导向支杆与井盖圈座焊接连接;通过防护笼、密封盖、弹簧、反光贴条、螺纹杆和固定圈座的设置,提升了污水井的安全防护性,减少了城市街道的空气污染,解决了传统市政道路排涝安全防护性能差以及污水臭气外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市政道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污水井


技术介绍

1、污水井是一种城市管道排水设施,通常安装于下水道管网中,其作用是将城市的污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管道排放至处理站中进行集中处理。目前,传统的污水井由井筒和球墨铸铁井盖组装而成,当城市街道发生内涝和污水淤积时,市政工作人员需要将球墨铸铁井盖从井筒上端取下,从而形成排水通路,使内涝水或污水排送至污水管道中,井盖与井筒分离后,井口处于敞开状态,加之内涝水覆盖,道路上行人难以观察井口的位置,极易引发落井事故,此外传统污水井的井盖与井筒密封不严,污水管内的臭气极易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见,传统污水井不仅排涝安全防护性能不佳,也极易污染城市街道的空气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井,以解决传统污水井排涝安全防护性能差以及污水臭气外泄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井包括污水井筒;所述污水井筒与固定圈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还包括手柄杆、反光贴条、密封外胶圈、防护笼、导向支杆、密封阻气筒、支架、弹簧、导套和导杆;所述密封外胶圈粘接在井盖圈座的下侧面;所述密封阻气筒焊接连接在井盖的下侧面;所述支架的上侧面焊接连接在井盖的下侧面,支架与密封阻气筒焊接连接;所述导套的顶端焊接连接在支架的下侧面;所述导杆的底端焊接连接在密封盖的上侧面,导杆与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焊接连接在支架的上侧面,弹簧的底端焊接连接在密封盖的上侧面,弹簧嵌套在导套与导杆的外侧;所述防护笼焊接连接在井盖的下侧面;所述反光贴条与井盖圈座粘接;所述井盖的上侧面设有二十组小通孔和一组大通孔,螺纹杆的无螺纹面转动连接在井盖的大通孔内,井盖放置在井盖圈座的上侧面;所述手柄杆与螺纹杆互相插接;所述螺纹杆的上侧面设有正方形孔槽;所述导向支杆数量为两组,导向支杆前后对称分布在井盖圈座的下侧面,导向支杆与井盖圈座焊接连接;所述井盖圈座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结构,螺纹杆的无螺纹面转动连接在井盖圈座的通孔内。

3、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圈座的上侧面设有两组通孔,两组导向支杆穿插在固定圈座的两组通孔内,导向支杆与固定圈座通过通孔滑动连接,固定圈座的下侧面设有凸柱结构,凸柱的下侧面中心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通孔结构,螺纹杆啮合连接在固定圈座凸柱结构的螺纹通孔处。

4、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杆为z字型结构,手柄杆的底端设有长方体插杆,手柄杆的长方体插杆插接在螺纹杆顶端的正方形通孔内。

5、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贴条的数量为四组,反光贴条围绕井盖圈座的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反光贴条粘接在井盖圈座的外侧面。

6、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笼为上下贯通的筒体结构,防护笼的外侧面设有十八组通槽,每六组通槽围绕防护笼中心轴成环形阵列分布。

7、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侧面设有六组支板,支板围绕支架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支架的支板均焊接连接在密封阻气筒的内侧面。

8、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的上侧面为锥体斜面结构,密封盖的上侧面且与密封阻气筒底端对接的位置设有硅胶垫圈。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在技术中,通过手柄杆带动螺纹杆与固定圈座的螺纹啮合机构运作,使井盖圈座搭载井盖进行垂直运动,不仅实现了污水井盖的快速开闭操作,而且在排涝过程中,固定圈座可以抬升至水面以上并利用反光贴条对涉水车辆和行人形成警示避让。

11、2、在技术中,利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牵拉密封盖,在密封阻气筒内没有积水的情况下,使密封盖的硅胶垫圈与密封阻气筒下边缘紧密闭合,有效防止排污管内的臭气外溢,减少了城市街道的空气污染。

12、3、在技术中,设置了防护笼,利用防护笼外侧面的通槽结构,在保证污水井进行正常排涝作业时,可以阻挡部分大体积杂物流入污水井内造成排污堵塞,防止涉水行人被排涝水流意外吸入污水井内,提高了污水井的安全防护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井,包括污水井筒(8);所述污水井筒(8)与固定圈座(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杆(1)、反光贴条(3)、密封外胶圈(4)、防护笼(6)、导向支杆(7)、密封阻气筒(9)、支架(12)、弹簧(14)、导套(15)和导杆(16);所述密封外胶圈(4)粘接在井盖圈座(10)的下侧面;所述密封阻气筒(9)焊接连接在井盖(2)的下侧面;所述支架(12)的上侧面焊接连接在井盖(2)的下侧面,支架(12)与密封阻气筒(9)焊接连接;所述导套(15)的顶端焊接连接在支架(12)的下侧面;所述导杆(16)的底端焊接连接在密封盖(13)的上侧面,导杆(16)与导套(15)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4)的顶端焊接连接在支架(12)的上侧面,弹簧(14)的底端焊接连接在密封盖(13)的上侧面,弹簧(14)嵌套在导套(15)与导杆(16)的外侧;所述防护笼(6)焊接连接在井盖(2)的下侧面;所述反光贴条(3)与井盖圈座(10)粘接;所述井盖(2)的上侧面设有二十组小通孔和一组大通孔,螺纹杆(5)的无螺纹面转动连接在井盖(2)的大通孔内,井盖(2)放置在井盖圈座(10)的上侧面;所述手柄杆(1)与螺纹杆(5)互相插接;所述螺纹杆(5)的上侧面设有正方形孔槽;所述导向支杆(7)数量为两组,导向支杆(7)前后对称分布在井盖圈座(10)的下侧面,导向支杆(7)与井盖圈座(10)焊接连接;所述井盖圈座(1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结构,螺纹杆(5)的无螺纹面转动连接在井盖圈座(10)的通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座(11)的上侧面设有两组通孔,两组导向支杆(7)穿插在固定圈座(11)的两组通孔内,导向支杆(7)与固定圈座(11)通过通孔滑动连接,固定圈座(11)的下侧面设有凸柱结构,凸柱的下侧面中心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通孔结构,螺纹杆(5)啮合连接在固定圈座(11)凸柱结构的螺纹通孔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1)为z字型结构,手柄杆(1)的底端设有长方体插杆,手柄杆(1)的长方体插杆插接在螺纹杆(5)顶端的正方形孔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贴条(3)的数量为四组,反光贴条(3)围绕井盖圈座(10)的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反光贴条(3)粘接在井盖圈座(10)的外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笼(6)为上下贯通的筒体结构,防护笼(6)的外侧面设有十八组通槽,每六组通槽围绕防护笼(6)中心轴成环形阵列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的外侧面设有六组支板,支板围绕支架(12)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支架(12)的支板均焊接连接在密封阻气筒(9)的内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3)的上侧面为锥体斜面结构,密封盖(13)的上侧面且与密封阻气筒(9)底端对接的位置设有硅胶垫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井,包括污水井筒(8);所述污水井筒(8)与固定圈座(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杆(1)、反光贴条(3)、密封外胶圈(4)、防护笼(6)、导向支杆(7)、密封阻气筒(9)、支架(12)、弹簧(14)、导套(15)和导杆(16);所述密封外胶圈(4)粘接在井盖圈座(10)的下侧面;所述密封阻气筒(9)焊接连接在井盖(2)的下侧面;所述支架(12)的上侧面焊接连接在井盖(2)的下侧面,支架(12)与密封阻气筒(9)焊接连接;所述导套(15)的顶端焊接连接在支架(12)的下侧面;所述导杆(16)的底端焊接连接在密封盖(13)的上侧面,导杆(16)与导套(15)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4)的顶端焊接连接在支架(12)的上侧面,弹簧(14)的底端焊接连接在密封盖(13)的上侧面,弹簧(14)嵌套在导套(15)与导杆(16)的外侧;所述防护笼(6)焊接连接在井盖(2)的下侧面;所述反光贴条(3)与井盖圈座(10)粘接;所述井盖(2)的上侧面设有二十组小通孔和一组大通孔,螺纹杆(5)的无螺纹面转动连接在井盖(2)的大通孔内,井盖(2)放置在井盖圈座(10)的上侧面;所述手柄杆(1)与螺纹杆(5)互相插接;所述螺纹杆(5)的上侧面设有正方形孔槽;所述导向支杆(7)数量为两组,导向支杆(7)前后对称分布在井盖圈座(10)的下侧面,导向支杆(7)与井盖圈座(10)焊接连接;所述井盖圈座(1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结构,螺纹杆(5)的无螺纹面转动连接在井盖圈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绪成马昌焱高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陶绪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