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606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折叠支架包括用于安装柔性屏,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和一个遮蔽板。第一壳体、转轴机构与第二壳体依次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绕转轴机构转动。遮蔽板设置于转轴机构背离柔性屏的一侧,且遮蔽板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二壳体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二表面。折叠支架在折叠过程中,遮蔽板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动,折叠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遮蔽板容置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一个遮蔽板,电子设备外观的简洁性较好,可以提升外观精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到电子设备,尤其涉及到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电子设备提供的功能日益多样化,用户也希望通过更大更宽的显示屏来更好的使用上述功能。但是,显示屏的变大也会造成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变大,因此导致电子设备不够便携小巧。

2、现阶段,柔性屏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得以实现。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因具有大屏幕和易携带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随着技术的发展,提升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平整度和简洁性也成为了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一个设计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以减少电子设备外观的结构数量,提升外观简洁性,遮蔽板无需收纳于第一壳体的内部或者第二壳体的内部,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的设计需求较少。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该折叠支架用于安装柔性屏。上述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和一个遮蔽板。其中:第一壳体、转轴机构与第二壳体依次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绕转轴机构转动,用于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上述遮蔽板设置于转轴机构背离柔性屏的一侧,且遮蔽板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二壳体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二表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机构向背离柔性屏的一侧折叠过程中,遮蔽板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动,且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且遮蔽板容置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该方案中,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仅仅设置一个遮蔽板,则电子设备外观的结构数量较少,外观简洁性较好,可以提升外观精致度。此外,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上述遮蔽板容置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也就是说,遮蔽板无需收纳于第一壳体的内部或者第二壳体的内部,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的设计需求较少。

3、为了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平整度,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遮蔽板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三表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相邻处平滑过渡,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相邻处平滑过渡。上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可以形成电子设备背离柔性屏一侧的外观面。该方案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展开状态下外观的平整度,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用户体验也都较好。

4、或者,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遮蔽板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三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相邻处的段差小于或者等于0.3mm,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相邻处的段差小于或者等于0.3mm。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段差较小,则电子设备的外观平整性也较好,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用户体验都较好。

5、上述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相邻处可以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相邻处也位于同一平面。该方案有利于进一步的提升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的外观的平整性。

6、为了提升电子设备收纳遮蔽板的效果,上述第一表面朝向遮蔽板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一凹陷区,第二表面朝向遮蔽板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二凹陷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凹陷区与第二凹陷区形成容置腔,遮蔽板容置于容置腔内。

7、此外,上述第一表面不具有第一凹陷区的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平整区,第二表面不具有第一凹陷区的区域可以包括第二平整区。具体的,上述第一平整区和第二平整区可以具有平面结构。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平整区与第二平整区相对,第一平整区与第二平整区之间的间隙较小,或者,第一平整区与第二平整区接触,以提升电子设备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

8、具体设置上述遮蔽板时,一种技术方案中,可以使遮蔽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遮蔽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过程中,遮蔽板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遮蔽板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至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

9、可以认为上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三端,背离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四端,第三端与第二端相邻。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的过程中,第二端沿第三端朝向第四端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整个遮蔽板位于上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的过程中,第二端沿第四端朝向第三端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遮蔽板展平。

10、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遮蔽板背离第三表面的表面为第四表面。为了提升上述遮蔽板运动的可靠性,第四表面朝向第二壳体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改第一导向斜面沿靠近第二壳体的方向朝向第三表面倾斜。则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的过程中,遮蔽板的第二端相对第二壳体翘起,便于遮蔽板的第四表面与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相错开,以使遮蔽板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

11、此外,还可以使第二表面朝向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斜面,该第二导向斜面沿靠近遮蔽板的方向朝向柔性屏倾斜。该方案进一步便于遮蔽板的第四表面与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相错开,以使遮蔽板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

12、具体实现上述遮蔽板与第二壳体的滑动时,上述遮蔽板连接有悬臂,悬臂的一端固定于遮蔽板的第一端,悬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滑块。上述第二壳体可以具有第一轨迹槽,第一滑块插设于第一轨迹槽。则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滑块在第一轨迹槽内滑动。上述第一轨迹槽对于悬臂的运动进行约束,从而约束遮蔽板的运动,使得遮蔽板有控制的进行运动,运动过程较为可靠。在折叠过程中,在悬臂的作用下,使得遮蔽板可靠的运动至收纳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在展开过程中,在悬臂的作用下,使得遮蔽板可靠的运动至展开状态。

13、在实现上述遮蔽板与第一壳体的连接时,还可以使上述悬臂背离第一滑块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可以利用一个悬臂,既作为遮蔽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转动副的一部分,实现遮蔽板与第一壳体的转动连接;又作为遮蔽板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滑动副的一部分,实现遮蔽板与第二壳体的滑动连接。该方案有利于减少折叠支架的配件数量。

14、具体设置上述悬臂时,上述悬臂还可以具有支撑面,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面位于悬臂朝向第一壳体的一侧,支撑面用于支撑遮蔽板与第一壳体。该支撑面一方面可以对折叠支架的展开过程进行限位,还有利于折叠支架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

15、为了便于导向,上述第一轨迹槽朝向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斜向面,第一斜向面沿远离遮蔽板的方向朝第二表面倾斜。第一斜向面可以对悬臂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刚开始折叠的阶段内,第一滑块随第一斜向面向背离柔性屏的一侧滑动,以驱动遮蔽板的第二端向背离柔性屏的一侧滑动,以便于使遮蔽板滑动至第二表面背离柔性屏的一侧。

16、此外,上述遮蔽板还可以连接有止位面。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止位面与限位结构相抵,从而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过程中,对折叠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支架,用于安装柔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和一个遮蔽板,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三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三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的段差小于或者等于0.3mm,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的段差小于或者等于0.3mm。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陷区与所述第二凹陷区形成容置腔,所述遮蔽板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遮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三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相邻;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三端朝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滑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表面为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沿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表面倾斜。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沿靠近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柔性屏倾斜。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连接有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遮蔽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滑块插设于所述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具有支撑面,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悬臂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遮蔽板与所述第一壳体。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斜向面,所述第一斜向面沿远离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连接有止位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止位面与限位结构相抵。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轨迹槽的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三导向斜面沿远离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柔性屏倾斜。

14.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背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远离所述第二臂部的一端与所述遮蔽板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二臂部远离所述第一臂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遮蔽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遮蔽板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遮蔽板的所述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二滑块插设于所述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轨迹槽内滑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迹槽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斜向面,所述第二斜向面沿远离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18.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伸组件,所述拉伸组件包括收纳轴组件和柔性带,所述收纳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支架,用于安装柔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和一个遮蔽板,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三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为第三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的段差小于或者等于0.3mm,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处的段差小于或者等于0.3mm。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陷区与所述第二凹陷区形成容置腔,所述遮蔽板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遮蔽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三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相邻;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三端朝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滑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表面为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沿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表面倾斜。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沿靠近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柔性屏倾斜。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连接有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遮蔽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滑块插设于所述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具有支撑面,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悬臂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遮蔽板与所述第一壳体。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斜向面,所述第一斜向面沿远离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连接有止位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止位面与限位结构相抵。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轨迹槽的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朝向所述遮蔽板的一端具有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三导向斜面沿远离所述遮蔽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柔性屏倾斜。

14.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背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峰钟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