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576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提取器包括承托部和筒状的侧壁,承托部设置于侧壁上,并与侧壁一道界定有收容腔;承托部包括与收容腔相对的第一表面、与收容腔相背的第二表面及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中心通孔,侧壁朝向收容腔形成有第一气道;承托部还包括第二气道,第二气道将第一气道与中心通孔相连通。在预热阶段,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底部对应低温区域的位置被承托部的第一表面所遮挡,气体依次流经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中心通孔之后,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上的高温区域,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气溶胶,从而,提高了加热和雾化效率,改善了用户在刚开始抽吸时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提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1、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较高的雾化效率和良好的用户口感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由用户抽吸的动作触发加热部件开始加热,因此在用户在刚开始抽吸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为预热阶段,提取器刚开始加热雾化,带出的气溶胶量较小,导致用户在刚开始抽吸时的加热等待时间较长而不能及时抽吸,从而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加热和雾化效率的提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取器,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承托部和筒状的侧壁,所述承托部与所述侧壁连接,并与所述侧壁一道界定有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收容腔;所述承托部包括与所述收容腔相对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收容腔相背的第二表面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贯通至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通孔,所述侧壁朝向所述收容腔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气道;所述承托部背向所述收容腔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气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道分别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取器,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承托部(210)和筒状的侧壁(2),所述承托部(210)与所述侧壁(2)连接,并与所述侧壁(2)一道界定有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收容腔(21);所述承托部(210)包括与所述收容腔(21)相对的第一表面(210a)、与所述收容腔(21)相背的第二表面(210b)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210a)贯通至所述第二表面(210b)的中心通孔(5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朝向所述收容腔(21)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气道(51);所述承托部(210)背向所述收容腔(21)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气道(5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道(52)分别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气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取器,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承托部(210)和筒状的侧壁(2),所述承托部(210)与所述侧壁(2)连接,并与所述侧壁(2)一道界定有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收容腔(21);所述承托部(210)包括与所述收容腔(21)相对的第一表面(210a)、与所述收容腔(21)相背的第二表面(210b)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210a)贯通至所述第二表面(210b)的中心通孔(5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朝向所述收容腔(21)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气道(51);所述承托部(210)背向所述收容腔(21)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气道(5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道(52)分别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气道(51)和所述中心通孔(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道(52)位于所述承托部(210)的第一表面(210a)和第二表面(210b)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210)的第二表面(210b)部分沿靠近所述第一表面(210a)的方向内凹且不贯通所述第一表面(210a),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道(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的内壁面包括沿远离所述收容腔(21)的方向内凹形成的多个凹进部、至少一个由相邻的所述凹进部之间界定出的凸起部(22);所述多个凹进部界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气道(5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呙于波黄秋强
申请(专利权)人: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