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482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涉及机加工设备领域,包括支撑模块、移动模块和动力模块;支撑模块包括主体、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移动轮置于主体底面;第一门体设有第一进气口,主体设有第二进气口;动力模块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位于主体内部且靠近第一门体的一端;第二风机位于主体内部且靠近第二门体的一端,主体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位置处设有过滤结构。空气不断从排气口中流出,经过滤结构滤除有毒害物质后,得到干净健康的空气,避免有毒害物质扩散到车间内的其他机加工工位。当第一进气口被墙壁堵住时,新鲜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口中鼓入,用于平衡主体的内外气压,保证空气流动循环与过滤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


技术介绍

1、打磨房是加工车间中用于隔离并清除打磨、喷漆、抛光、烘干等加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漆雾等有毒害物质的辅助设备。

2、传统移动式打磨房通常为由塑料膜包覆的金属架结构,因此耐高温能力偏弱,并且其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两端,导致当工作工位靠近加工车间墙壁时,墙壁会堵住进气口或出气口,导致打磨房无法进气或排气,进而使得打磨房内的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失效。当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失效时,打磨房内的有毒害物质浓度不断上升,影响打磨房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或者对打磨房内机械手臂的活动关节处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传统打磨房容易被车间墙壁堵住,导致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失效”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包括支撑模块、移动模块和动力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壳状主体和置于所述主体两端开口位置处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移动模块(2)和动力模块(3);所述支撑模块(1)包括壳状主体(11)和置于所述主体(11)两端开口位置处的第一门体(12)和第二门体(13);所述移动模块(2)包括若干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置于所述主体(11)底面两侧;所述主体(11)底面中部设有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底部两侧均分别设有向内延伸的内撑板(14),所述第一风机(31)和所述第二风机(32)均与所述内撑板(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移动模块(2)和动力模块(3);所述支撑模块(1)包括壳状主体(11)和置于所述主体(11)两端开口位置处的第一门体(12)和第二门体(13);所述移动模块(2)包括若干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置于所述主体(11)底面两侧;所述主体(11)底面中部设有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底部两侧均分别设有向内延伸的内撑板(14),所述第一风机(31)和所述第二风机(32)均与所述内撑板(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31)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机(31)分别位于所述内撑板(14)上表面;所述第二风机(32)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风机(32)分别位于所述内撑板(14)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32)可调节倾斜设置在所述内撑板(14)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粉尘自循环打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32)与所述内撑板(14)通过支座(33)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春朋赵燕娟郑基如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