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Au负载的Cu7Te4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3328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u负载的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碲纳米线、制备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并将Au源溶液缓慢滴入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分散液中,反应后离心得到Au负载的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Au负载的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在光催化还原CO<subgt;2</subgt;方面的应用。Au负载的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简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Au负载的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可用于在红外光条件下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其在常温、常压下红外光催化还原空气浓度CO<subgt;2</subgt;至CO的产率可达到2.6μmol g<supgt;‑1</supgt;h<supgt;‑1</supgt;,是未负载Cu<subgt;7</subgt;Te<subgt;4</subgt;纳米线的4.2倍,且选择性为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u负载的cu7te4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的制备以及光催化领域。


技术介绍

1、一氧化碳(co)是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关键元素,包括水转换、费托合成、甲醇合成、高炉炼钢和科赫反应。除了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外,一氧化碳还可以直接用于各种应用,如食品包装和临床环境。一氧化碳的多种用途显示了它的多功能性,超出了它作为化学前体的作用。在工业中,co通常是通过蒸汽转化、煤气化或者部分氧化反应等过程产生的。这些方法通常需要高温和高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2、太阳能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近年来,光催化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绿色化学”方法来制备化学材料。尽管许多光催化剂已用于二氧化碳光还原成co,但大多数光催化剂通常用的是紫外光或可见光。红外(ir)光约占太阳辐射的50%,但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方面的应用仍然极为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窄带隙,导致不利的导带(cb)位置,从而导致能级不适合co2还原反应。因此,仍需努力寻找具有合适价带位置的高效催化剂,使其能在红外光驱动下进行co2还原,特别是还原大气中的co2生成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u负载的Cu7Te4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聚乙烯吡络烷酮与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30~50)mL,加入的亚碲酸钠和聚乙烯吡络烷酮的质量比为(0.09~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加入的亚碲酸钠与氨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2~0.04g/mL,加入的亚碲酸钠与水合肼的质量体积比为0.04~0.08g/mL,反应温度为170~180℃,反应时间为3~3.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u负载的cu7te4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聚乙烯吡络烷酮与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30~50)ml,加入的亚碲酸钠和聚乙烯吡络烷酮的质量比为(0.09~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加入的亚碲酸钠与氨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2~0.04g/ml,加入的亚碲酸钠与水合肼的质量体积比为0.04~0.08g/ml,反应温度为170~180℃,反应时间为3~3.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碲纳米线与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7~8),所述丙酮的添加量为混合溶液体积的1.5~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铜盐与所述碲纳米线分散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8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霞李梦倩韩泽群焦星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