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金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24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03
本技术涉及乘客碰撞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包括后排座椅和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在后排座椅内部的底部,所述感应组件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内部的底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ACU点火器。该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通过安装保护组件和固定组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异形气囊受点火电流的影响弹出,两块异形气囊往两个前排座椅的中间张开,对后排中座的乘客进行保护,将后排中座的乘客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卷收器一和卷收器二受撞击的影响卡住,使得肩带和腰带固定不会从后排中座的乘客身体上脱落,导致后排中座的乘客受撞击而重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乘客碰撞保护,具体为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座椅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座椅通常采用海绵座椅,海绵座椅的骨架是钢制材料,抗拉强度低,制作工艺复杂,整体重量大,生产效率低,耐磨性差,容易变形,长期使用后,海绵无法起到缓冲效果,金属骨架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金属骨架从海绵中伸出,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现有技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后排中座的乘客保护难度较大,从而可能会导致后排中座的乘客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不便于对后排中座的乘客进行保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包括后排座椅和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在后排座椅内部的底部,所述感应组件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内部的底部,所述重量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包括后排座椅(1)和感应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2)设置在后排座椅(1)内部的底部,所述感应组件(2)包括重量传感器(201),所述重量传感器(201)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1)内部的底部,所述重量传感器(201)的上方设置有ACU点火器(202),所述ACU点火器(202)与重量传感器(201)电性连接,所述后排座椅(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03),所述控制开关(203)与ACU点火器(202)电性连接,所述后排座椅(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红外感应器(204),所述红外感应器(204)与ACU点火器(202)电性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包括后排座椅(1)和感应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2)设置在后排座椅(1)内部的底部,所述感应组件(2)包括重量传感器(201),所述重量传感器(201)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1)内部的底部,所述重量传感器(201)的上方设置有acu点火器(202),所述acu点火器(202)与重量传感器(201)电性连接,所述后排座椅(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03),所述控制开关(203)与acu点火器(202)电性连接,所述后排座椅(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红外感应器(204),所述红外感应器(204)与acu点火器(202)电性连接,所述后排座椅(1)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3)包括前排座椅(301),所述前排座椅(301)设置在后排座椅(1)的一侧,所述前排座椅(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骨架一(302),所述骨架一(3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发生器一(303),所述发生器一(303)的两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一(3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后排中座的乘客碰撞保护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一(30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出杆一(305),所述弹出杆一(30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异形气囊(306),所述前排座椅(301)的另一侧开设有弹出孔一(307),所述后排座椅(1)的一侧设置有安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冬袁金宇
申请(专利权)人:袁金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