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富龙专利>正文

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167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多分层液冷装置、液冷釜与机组总成,多分层液冷装置位于液冷釜内部,多分层液冷装置、液冷釜均与机组总成连接,多分层液冷装置包括隔温筒,隔温筒内部设有外筒体,外筒体内部设有分压内筒,分压内筒、外筒体与隔温筒均中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高温高压的蒸气通入到分压内筒内,利用分压内筒的形状结构,对分压内筒内部的高温高压的蒸气进行完全液化,使其形成高压低温液体,解决了现有的冷水热泵机组冷凝不完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机组,具体为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1、热泵是一种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其工作过程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例如氟利昂),首先在蒸发器(例如空调室内机)里从高温热源(例如常温空气)吸热并气化成低压蒸气。然后制冷剂气体在压缩机内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该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内被低温热源(例如冷却水)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再经节流元件(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节流成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

2、热泵机组在将高温高压的蒸气液化成低温高压液体时,由于现有的冷凝器通常采用冷却贴片与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凝,当高温高压蒸气体积过多时,中心处的高温蒸汽由于难以接触到液冷管与冷却片,因而中心处的高温蒸汽难以液化,此时,若将含有蒸汽的高压液体导入到节流元件时,由于高压液体内部存在气体,因此会在高压液体内部形成气泡,不但会降低节流元件的工作效率,同时会对节流元件造成损坏,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通过将高温高压的蒸气通入到分压内筒内,利用分压内筒的形状结构,对分压内筒内部的高温高压的蒸气进行完全液化,使其形成高压低温液体,解决了现有的冷水热泵机组冷凝不完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多分层液冷装置、液冷釜与机组总成,多分层液冷装置位于液冷釜内部,多分层液冷装置、液冷釜均与机组总成连接,多分层液冷装置包括隔温筒,隔温筒内部设有外筒体,外筒体内部设有分压内筒,分压内筒、外筒体与隔温筒均中线重合;

3、分压内筒由第一进入筒、第二中转筒与第三排出筒构成,第一进入筒、第二中转筒与第三排出筒两两之间平滑放样连接,第一进入筒内径大于第二中转筒内径,第一进入筒内径小于第三排出筒内径,第一进入筒、第二中转筒与第三排出筒中线重合,且材质、厚度均相同;

4、分压内筒与外筒体之间设有螺旋冷却槽道,分压内筒与外筒体外形相似,且呈等比例缩放。

5、通过设置第一进入筒、第二中转筒与第三排出筒,并且利用第一进入筒、第二中转筒与第三排出筒的内径差,当缓冲区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被吸入到分压内筒内时,在负吸叶轮与气体体积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其压强会升高提高气体的流速,从而加速气流对冲,使气体内部能够迅速换热,由于第一进入筒与螺旋冷却槽道内的氟利昂率先接触,其冷却效果最好,从而对第一进入筒内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使其率先液化成低温液体,当第一进入筒内的剩余气体进入到第二中转筒内时,由于其内径进一步减少,使得进入到第二中转筒内的气体气压会急剧升高,使得其气流对冲现象加剧,同时被降温后的外围低温气体与中部较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剩余的气体进行液化,当第二中转筒内的液体与气体混合物进入到第三排出筒内时,由于其内径变大,使得进入到第三排出筒内的液体与残余气体压强变小,从而降低剩余气体的流速,使其被充分冷却液化成低温液体,同时由于气压突然降低,第三排出筒末端会吸收混合区内的冷空气,使其分压内筒内的气体完全液化成低温液体。

6、优选的,螺旋冷却槽道底部与分压内筒外壁固定连接,螺旋冷却槽道顶部与外筒体内壁固定连接,螺旋冷却槽道缠绕在分压内筒外壁上,且与分压内筒外壁紧密贴合,螺旋冷却槽道内流通有冷却液,且冷却液为低温氟利昂液体,通过以上螺旋冷却槽道结构,螺旋冷却槽道内流通有冷却液,且冷却液为低温氟利昂液体,由于氟利昂在低温加压情况下呈透明状液体且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表面张力小、气液两相变化容易、无毒、亲油、价廉等,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发泡、溶剂、喷雾剂、电子元件的清洗等行业中,从而螺旋冷却槽道内的低温氟利昂液体能够为分压内筒内的气体与液体进行降温。

7、优选的,外筒体外壁固定安装有纵向分隔板,纵向分隔板设有多组,且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外筒体外壁上,多组纵向分隔板均与外筒体侧壁垂直,多组纵向分隔板顶部均与隔温筒内壁固定连接,纵向分隔板与外筒体、隔温筒侧壁均密封连接,通过以上纵向分隔板结构,从而使相邻的两组纵向分隔板之间能够形成风道,使得缓冲区内的气体能够进入低温区与高温区内。

8、优选的,相邻的两组纵向分隔板中部侧壁密封固定安装有同一块横向分隔板,横向分隔板底部与外筒体外壁之间设有低温区,横向分隔板顶部与隔温筒内壁之间设有高温区,横向分隔板上开设有交融孔,交融孔设有多组,且呈直线阵列分布在横向分隔板上,低温区与高温区之间通过交融孔相互连通,通过以上低温区与高温区之间通过交融孔相互连通结构,当大部分的高温高压气体被吸入到分压内筒内的同时,剩余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进入到低温区与高温区内,由于低温区与螺旋冷却槽道接触,因而螺旋冷却槽道内的氟利昂能够给低温区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使其液化,同时低温区与高温区的液体在交融孔的作用下进行交合汇聚,因而低温区与高温区的气体都能够进行液化,同时将液化后的液体排入到混合区内与混合区内的液体进行聚合,此后将混合区内的低温高压液体通过导出管排出。

9、通过设置低温区与高温区,当剩余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进入到低温区与高温区内,由于低温区与螺旋冷却槽道接触,因而螺旋冷却槽道内的氟利昂能够给低温区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使其液化,同时低温区与高温区的液体在交融孔的作用下进行交合汇聚,因而低温区与高温区的气体都能够进行液化,同时将液化后的液体排入混合区内与混合区内的液体进行聚合,此后将混合区内的低温高压液体通过导出管排出。

10、优选的,螺旋冷却槽道左侧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进入管,螺旋冷却槽道右侧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排出管,进入管、螺旋冷却槽道与排出管之间为液体单向通道。

11、优选的,隔温筒位于液冷釜中部,且隔温筒外壁与液冷釜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隔温筒与液冷釜中线重合,液冷釜左侧顶部密封固定安装有通入口,液冷釜右侧顶部密封固定安装有排出口,进入管与通入口密封连通,排出管与排出口密封连通。

12、优选的,液冷釜前端内壁与多分层液冷装置前端之间设有缓冲区,液冷釜前端壁固定安装有导入管,且导入管与缓冲区内部连通,缓冲区与多分层液冷装置内部连通。

13、优选的,液冷釜末端内壁与多分层液冷装置末端之间设有混合区,液冷釜末端壁固定安装有导出管,且导出管与混合区内部连通,混合区与多分层液冷装置内部连通。

14、优选的,液冷釜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支撑台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液冷釜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轴,转轴位于分压内筒内部,且与分压内筒中线重合,转轴两端外壁均固定安装有负吸叶轮,两组负吸叶轮分别位于分压内筒内部两端,电机输出端与转轴端壁固定连接,通过以上负吸叶轮结构,能够吸取缓冲区内部的高温气体,两组负吸叶轮分别位于分压内筒内部两端,两组负吸叶轮能够对气体与液体的流动进行引导,电机输出端与转轴端壁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其一、通过设置第一进入筒、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多分层液冷装置(100)、液冷釜(200)与机组总成(300),所述多分层液冷装置(100)位于液冷釜(200)内部,所述多分层液冷装置(100)、液冷釜(200)均与机组总成(3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层液冷装置(100)包括隔温筒(160),所述隔温筒(160)内部设有外筒体(130),所述外筒体(130)内部设有分压内筒(110),所述分压内筒(110)、外筒体(130)与隔温筒(160)均中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底部与分压内筒(110)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顶部与外筒体(13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缠绕在分压内筒(110)外壁上,且与分压内筒(110)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内流通有冷却液,且冷却液为低温氟利昂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30)外壁固定安装有纵向分隔板(150),所述纵向分隔板(150)设有多组,且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外筒体(130)外壁上,多组所述纵向分隔板(150)均与外筒体(130)侧壁垂直,多组所述纵向分隔板(150)顶部均与隔温筒(16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分隔板(150)与外筒体(130)、隔温筒(160)侧壁均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纵向分隔板(150)中部侧壁密封固定安装有同一块横向分隔板(151),所述横向分隔板(151)底部与外筒体(130)外壁之间设有低温区(153),所述横向分隔板(151)顶部与隔温筒(160)内壁之间设有高温区(154),所述横向分隔板(151)上开设有交融孔(152),所述交融孔(152)设有多组,且呈直线阵列分布在横向分隔板(151)上,所述低温区(153)与高温区(154)之间通过交融孔(15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左侧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进入管(121),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右侧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排出管(122),所述进入管(121)、螺旋冷却槽道(120)与排出管(122)之间为液体单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筒(160)位于液冷釜(200)中部,且隔温筒(160)外壁与液冷釜(200)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隔温筒(160)与液冷釜(200)中线重合,所述液冷釜(200)左侧顶部密封固定安装有通入口(250),所述液冷釜(200)右侧顶部密封固定安装有排出口(260),所述进入管(121)与通入口(250)密封连通,所述排出管(122)与排出口(260)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釜(200)前端内壁与多分层液冷装置(100)前端之间设有缓冲区(210),所述液冷釜(200)前端壁固定安装有导入管(230),且导入管(230)与缓冲区(210)内部连通,所述缓冲区(210)与多分层液冷装置(100)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釜(200)末端内壁与多分层液冷装置(100)末端之间设有混合区(220),所述液冷釜(200)末端壁固定安装有导出管(240),且导出管(240)与混合区(220)内部连通,所述混合区(220)与多分层液冷装置(100)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釜(200)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台(142),所述支撑台(142)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43),所述液冷釜(200)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轴(140),所述转轴(140)位于分压内筒(110)内部,且与分压内筒(110)中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40)两端外壁均固定安装有负吸叶轮(141),两组所述负吸叶轮(141)分别位于分压内筒(110)内部两端,所述电机(143)输出端与转轴(140)端壁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多分层液冷装置(100)、液冷釜(200)与机组总成(300),所述多分层液冷装置(100)位于液冷釜(200)内部,所述多分层液冷装置(100)、液冷釜(200)均与机组总成(3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层液冷装置(100)包括隔温筒(160),所述隔温筒(160)内部设有外筒体(130),所述外筒体(130)内部设有分压内筒(110),所述分压内筒(110)、外筒体(130)与隔温筒(160)均中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底部与分压内筒(110)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顶部与外筒体(13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缠绕在分压内筒(110)外壁上,且与分压内筒(110)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内流通有冷却液,且冷却液为低温氟利昂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30)外壁固定安装有纵向分隔板(150),所述纵向分隔板(150)设有多组,且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外筒体(130)外壁上,多组所述纵向分隔板(150)均与外筒体(130)侧壁垂直,多组所述纵向分隔板(150)顶部均与隔温筒(16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分隔板(150)与外筒体(130)、隔温筒(160)侧壁均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纵向分隔板(150)中部侧壁密封固定安装有同一块横向分隔板(151),所述横向分隔板(151)底部与外筒体(130)外壁之间设有低温区(153),所述横向分隔板(151)顶部与隔温筒(160)内壁之间设有高温区(154),所述横向分隔板(151)上开设有交融孔(152),所述交融孔(152)设有多组,且呈直线阵列分布在横向分隔板(151)上,所述低温区(153)与高温区(154)之间通过交融孔(15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冷却槽道(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龙解明羽王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富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