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滑动加压抗牵张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115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滑动加压抗牵张髓内钉,其包括:主钉,其上设置第一钉孔;抗牵张钉,穿过主钉上设置的第一钉孔,其包括,包含数圈螺纹结构的钉尾螺纹段,所有或部分螺纹结构包含有引导退钉曲面及阻挡进钉锚定面,引导退钉曲面的第二端与阻挡进钉锚定面连接,且引导退钉曲面第一端的直径小于引导退钉曲面第二端的直径;抗牵张钉还包括钉头螺纹段,钉头螺纹段的单圈螺纹结构包含有引导进钉曲面及阻挡退钉锚定面,钉头螺纹段与钉尾螺纹段的设置方向相反但设置方式基本一致;通过抗牵张钉与髓内钉结合保证在治疗过程中给骨折面施压促进愈合,另外因为阻挡进钉锚定面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恢复时的进钉动作,保证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粗隆间骨折固定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动力滑动加压抗牵张髓内钉


技术介绍

1、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所致的股骨骨折已经成为对老年人危害最大的骨折,目前针对粗隆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及患者自身特点,可采用髓外钉板系统(dhs、dcs等)(髓腔外治疗)、髓内钉系统(pfna、intertan等)(髓腔内治疗)或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手术治疗,前两种是大多数骨科医生选择的手术方案,采用髓腔外或髓内的方式进行股骨治疗临床常见问题包括髋内翻畸形、头颈螺钉切出、退钉退棒、内固定断裂、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尤其在高龄患者中内固定失败率可高达30%。

2、目前临床发现髓腔内治疗粗隆间骨折时,复位固定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存在有2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出现固定钉的退钉;第二个过程是退钉到一定程度后,退钉停止,会反向出现一个固定钉再次进钉的过程。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固定钉的退钉可以促进骨面加压,对粗隆间骨折的愈合有正向促进效果,但退钉幅度大则会造成不良影响,而退钉停止后的反向进钉,则会出现骨折断面的内翻,造成骨折的骨面失去加压效果,对骨折面的愈合有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滑动加压抗牵张髓内钉,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抗牵张钉还包括钉头螺纹段,设置在头端,钉头螺纹段的单圈螺纹结构包含有引导进钉曲面及阻挡退钉锚定面,引导进钉曲面的第一端为靠近头端,引导进钉曲面的第二端为远离头端,引导进钉曲面的第二端与阻挡退钉锚定面连接,且引导进钉曲面第一端的直径小于引导进钉曲面第二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钉头螺纹段与钉尾螺纹段的边缘都包括过渡螺纹结构,除边缘的过渡螺纹结构外,中间的螺纹结构上的引导进钉曲面与引导退钉曲面形状相同或相似;阻挡退钉锚定面与阻挡进钉锚定面形状相同或相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滑动加压抗牵张髓内钉,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抗牵张钉还包括钉头螺纹段,设置在头端,钉头螺纹段的单圈螺纹结构包含有引导进钉曲面及阻挡退钉锚定面,引导进钉曲面的第一端为靠近头端,引导进钉曲面的第二端为远离头端,引导进钉曲面的第二端与阻挡退钉锚定面连接,且引导进钉曲面第一端的直径小于引导进钉曲面第二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钉头螺纹段与钉尾螺纹段的边缘都包括过渡螺纹结构,除边缘的过渡螺纹结构外,中间的螺纹结构上的引导进钉曲面与引导退钉曲面形状相同或相似;阻挡退钉锚定面与阻挡进钉锚定面形状相同或相似;阻挡退钉锚定面朝向尾端,阻挡进钉锚定面朝向头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钉头螺纹段的螺纹结构数目较钉尾螺纹段的螺纹结构多,抗牵张钉尾端设置尾帽,尾帽第一端为靠近尾端方向的一端,尾帽第二端为远离尾端方向的一端;尾帽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殿英姜保国张晓萌王艳华张立佳熊晨张一翀寇玉辉郁凯张培训杨明唐缪田马飞杨杰杨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