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3037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1
本申请公开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包括:地下渗排构筑,所述地下渗排构筑上端面铺设有铺装层,所述地下渗排构筑包括两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中板,所述蓄水池连接有连接中板的一侧板体上方紧贴着连接中板开设有通孔且该孔洞中填充有多孔混凝土板,所述蓄水池中固定安装有潜水泵,所述蓄水池间连通有循环水管,所述蓄水池顶部连通有气筒;本申请旨在解决渗排收集后存储起来的雨水易因较长时间静置而滋生诸多病菌导致水体受到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尤其涉及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的概念明确定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已经公布的公告号为cn213418020u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该结构包括雨水井和杂物井,雨水井内设置有一个倾斜的雨水漏,雨水漏最低端开设有通口,通口下边缘铰接有旋转板,旋转板背离通口一面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靠近旋转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圆环,旋转板上设有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用销轴传感器连接,销轴传感器电连接一个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一个推杆电机,推杆电机控制伸缩杆伸缩,以此实现雨水漏堵塞时,能及时排除杂物。

3、但上述形式对于存储起来的雨水缺少使之循环流动的措施,收集存储的雨水会因为在井体中长时间静置而变成死水,其中的细菌会大量繁殖使得水体被污染,进而影响后续存水的利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渗排收集后存储起来的雨水易因较长时间静置而滋生诸多病菌导致水体受到污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包括地下渗排构筑,所述地下渗排构筑上端面铺设有铺装层,所述地下渗排构筑包括两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中板,所述蓄水池连接有连接中板的一侧板体上方紧贴着连接中板开设有通孔且该孔洞中填充有多孔混凝土板,所述蓄水池中固定安装有潜水泵,所述蓄水池间连通有循环水管,所述蓄水池顶部连通有气筒。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铺装层对雨水进行渗透过滤,实现对雨水的初步处理,经处理后的雨水通过多孔混凝土板进入到蓄水池中进行存储,由于蓄水池间连通有循环水管且配备有潜水泵,因此潜水泵可以抽动水体在两个蓄水池间循环流动,不易因长时间静置存储而使水体变为死水受到污染,同时气筒将蓄水池与外界连通,能够确保池中氧气充足与气压平衡。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铺装层包括铺填在地下渗排构筑上端面的粗质填层,所述粗质填层上端面铺填有细质填层,所述细质填层上端面铺填有透水面层,其中粗质填层为大直径石砾构成的填层,所述细质填层为小直径石砾构成的填层。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多过滤层的设计对雨水进行多层过滤,提高收集到的雨水的清洁度,并且上述结构构成的铺装层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充当路面,供行人、车辆通行。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中板为倒v形混凝土板体,所述连接中板两侧板端的上端面与蓄水池侧板上开设的通孔的孔底齐平。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充当铺装层的支撑,同时也能够引导渗排后的雨水进入到蓄水池中。

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池壁及池底上均平整地贴有防水卷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雨水通过蓄水池渗透到地下的渗透量,能够提高蓄水池对雨水的留存效果。

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间一前一后连通有两根循环水管,所述前方循环水管右端端口处安装有潜水泵,所述后方循环水管左端端口处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进通过管路接入到临近的循环水管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一侧潜水泵的工作抽走另一侧蓄水池里存放的水体并排放到自身所在的水池中,同时由于两蓄水池相互连通可确保两蓄水池中水量相同,因此可以实现使得两蓄水池中的水体循环流动。

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筒口部伸出铺装层且口部距离的铺装层高度超过五十厘米,所述气筒口部固定设置有金属网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筒伸出地面足够的高度且口部设置有金属网片,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异物堵塞筒体或落入到蓄水池中对水体造成污染。

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筒口部上方固定罩设有防灰罩,所述防灰罩两侧面开设有过风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细小颗粒通过竖直向上设置的气筒进入到蓄水池中对水体造成污染。

17、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包括地下渗排构筑和路面铺设的铺装层,所述侧边铺装层上固定设置有地面泵房,所述地面泵房下方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底部管口弯折段紧贴着蓄水池底面,所述地面泵房侧面固定设置有输水管,该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渗排结构采用上述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蓄水池中存储的雨水抽取输出,从而使得存储的雨水能够根据需求参与到城市水循环系统中。

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能够通过铺装层对雨水进行渗透过滤,实现对雨水的初步处理,经处理后的雨水通过多孔混凝土板进入到蓄水池中进行存储,由于蓄水池间连通有循环水管且配备有潜水泵,因此潜水泵可以抽动水体在两个蓄水池间循环流动,使得水体不易因长时间静置存储而变为死水,受到污染,同时气筒将蓄水池与外界连通,能够确保池中氧气充足与气压平衡。

20、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渗排构筑(1),所述地下渗排构筑(1)上端面铺设有铺装层(2),所述地下渗排构筑(1)包括两组蓄水池(11),所述蓄水池(11)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中板(12),所述蓄水池(11)连接有连接中板(12)的一侧板体上方紧贴着连接中板(12)开设有通孔且该孔洞中填充有多孔混凝土板(111),所述蓄水池(11)中固定安装有潜水泵(3),所述蓄水池(11)间连通有循环水管(31),所述蓄水池(11)顶部连通有气筒(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层(2)包括铺填在地下渗排构筑(1)上端面的粗质填层(21),所述粗质填层(21)上端面铺填有细质填层(22),所述细质填层(22)上端面铺填有透水面层(23),其中粗质填层(21)为大直径石砾构成的填层,所述细质填层(22)为小直径石砾构成的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中板(12)为倒V形混凝土板体,所述连接中板(12)两侧板端的上端面与蓄水池(11)侧板上开设的通孔的孔底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1)池壁及池底上均平整地贴有防水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1)间一前一后连通有两根循环水管(31),所述前方循环水管(31)右端端口处安装有潜水泵(3),所述后方循环水管(31)左端端口处安装有潜水泵(3),所述潜水泵(3)的进水端进通过管路接入到临近的循环水管(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112)口部伸出铺装层(2)且口部距离的铺装层(2)高度超过五十厘米,所述气筒(112)口部固定设置有金属网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112)口部上方固定罩设有防灰罩(4),所述防灰罩(4)两侧面开设有过风口(41)。

8.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渗排构筑(1)和路面铺设的铺装层(2),所述侧边铺装层(2)上固定设置有地面泵房(5),所述地面泵房(5)下方连接有抽水管(51),所述抽水管(51)底部管口弯折段紧贴着蓄水池(11)底面,所述地面泵房(5)侧面固定设置有输水管(52),该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渗排结构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条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渗排构筑(1),所述地下渗排构筑(1)上端面铺设有铺装层(2),所述地下渗排构筑(1)包括两组蓄水池(11),所述蓄水池(11)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中板(12),所述蓄水池(11)连接有连接中板(12)的一侧板体上方紧贴着连接中板(12)开设有通孔且该孔洞中填充有多孔混凝土板(111),所述蓄水池(11)中固定安装有潜水泵(3),所述蓄水池(11)间连通有循环水管(31),所述蓄水池(11)顶部连通有气筒(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层(2)包括铺填在地下渗排构筑(1)上端面的粗质填层(21),所述粗质填层(21)上端面铺填有细质填层(22),所述细质填层(22)上端面铺填有透水面层(23),其中粗质填层(21)为大直径石砾构成的填层,所述细质填层(22)为小直径石砾构成的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中板(12)为倒v形混凝土板体,所述连接中板(12)两侧板端的上端面与蓄水池(11)侧板上开设的通孔的孔底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1)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汉清廖仁杰苏云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