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取无线充电,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内置充电线圈,采取无线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待充电设备叠放于无线充电器上,使得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内的充电线圈对准,从而使得无线充电器可以通过电磁转换将能量经内部的线圈传递至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继而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然而,对于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电子设备,由于充电线圈的位置不统一,现有的无线充电器线圈的位置又是固定的,难以满足多种不同型号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需要,造成无线充电的效率降低。同时,无线充电器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发热严重时会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降低或停止充电,而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大多都缺少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不仅可以帮助待充电设备散热,还可以通过调节充电线圈的位置,以满足不同规格型号的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效率。
2、一种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风扇盖,所述风扇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风道,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吹向待充电设备,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充电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充电组件设于壳体内,驱动组件与充电组件连接,以驱动充电组
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底座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腔体,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检测板、充电线圈、磁片、以及线圈支架,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线圈支架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和磁片设于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线圈支架之间。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板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位置,当待充电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时,驱动组件控制充电组件移动,以使得充电组件滑动至目标位置,在该目标位置下,充电组件正对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以满足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要,磁片使得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之间的磁场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无线充电器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检测板与线圈支架连接,充电线圈和磁片设于检测板与线圈支架之间,使得整个充电组件更加紧密可靠,并且得以模块化。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滑轨,所述线圈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线圈支架滑动连接于滑轨,使得线圈支架可以在滑轨上移动,从而改变充电线圈的位置,以满足与不同规格型号的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要。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丝杆、以及驱动件,所述丝杆和滑轨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丝杆与所述滑轨平行,所述丝杆连接有丝母,所述线圈支架通过所述丝母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线圈支架于所述丝杆上移动。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丝杆和滑轨与安装支架连接,确保整个驱动组件连接的更加紧密可靠,驱动件给线圈支架提供动力,当驱动件驱动丝杆转动时,丝杆带动丝母移动,丝母带动线圈支架在滑轨上做直线运动,继而带动整个充电组件改变位置,以满足不同规格型号的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要,同时,丝杆与滑轨平行使得线圈支架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同步和精确。
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连接件,所述检测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板通过连接件与电路板连接,当待充电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时,检测板用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上的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并生成检测信号,电路板用于识别接收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以使得驱动组件驱使充电组件滑动至目标位置,在该目标位置下,充电线圈正对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
12、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连接有滤波板。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滤波板利用充电线圈的电感性质来抑制或消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或杂散信号,同时,滤波板与上盖连接,可以对充电线圈的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驱动组件在受到外力时变形而不能工作。
14、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风道的两端。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再从出风口吹向待充电设备,从而给待充电设备进行散热。
16、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形成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个导风口。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口形成有网格结构,网格结构包括多个导风口,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散热的同时,可以有效阻止异物从出风口进入风道从而对风扇造成损伤,影响无线充电器对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第一: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可以调节充电线圈的位置,以满足不同规格型号的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的充电需求,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效率。
20、第二:散热组件的风扇盖与壳体连接形成风道,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风道吹向待充电设备,帮助待充电设备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充电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风扇盖,所述风扇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风道,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吹向待充电设备,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充电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底座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腔体,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检测板、充电线圈、磁片、以及线圈支架,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线圈支架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和磁片设于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线圈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滑轨,所述线圈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丝杆、以及驱动件,所述丝杆和滑轨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丝杆与所述滑轨平行,所述丝杆连接有丝母,所述线圈支架通过所述丝母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连接,以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连接件,所述检测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连接有滤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风道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形成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个导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充电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风扇盖,所述风扇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风道,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吹向待充电设备,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充电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底座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腔体,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检测板、充电线圈、磁片、以及线圈支架,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线圈支架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和磁片设于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线圈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滑轨,所述线圈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可移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光,陈晓伟,戴通,张太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