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28835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直通电路、电流开路检测电路、控制器、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电流直通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开路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流开路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安装在具体检测装置的每个表座处,当个别及全部表位空时,系统对电流开路能自动检测并进行短接处理,且不影响整个流水线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电流短接功能;节省了人力资源,使用起来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表检测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表检测系统中的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
技术介绍
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表检测系统,是为了满足电能计量行业对单相电能表进行流水 线式的自动检测,顾名思义就是在整个电能表检测过程中,不允许人工干预,在整个试验过 程中,无需人工干预。但是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表检测系统中,如果因一个表位电流开路,则 会导致整个装置报警,其余表位无法检测。目前的电能表检验装置上电流回路也能够任意 表位自动短接,以备挂表不足时短接电流回路。但这种短接需要人工通过计算机或者专用 的控制键盘对具体表位进行操作设置,这对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表检测系统来说,并没有实 现全自动的功能,还需要人工操作,浪费人力资源,给整个系统检测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人工操作,可以实现电流全自动短接的电流开 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 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流直通电路、电流开路检测电路、控制器、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电流直通电路的 输出端与电流开路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流开路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 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电流开路检测电路包括采样电路、放大电路和比较电路,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的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光耦隔离电路。 所述的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包括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及继电器短接电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短接电路。 所述的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电流输出控制 电路,均由三极管、光电耦合器、驱动管构成,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的阴极, 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阳极连接正极电源;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串接一电阻后连接电源,光电 耦合器的发射极连接驱动管的栅极,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还连接一电阻后连接电源;所述 驱动管的源极连接电源地,驱动管的漏极连接继电器短接电路中的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的 信号端。 所述的电流直通电路由整流桥构成。 本技术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安装在具体检测装置的每个表座处,当 个别及全部表位空时,系统对电流开路能自动检测并进行短接处理,且不影响整个流水线 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电流短接功能;节省了人力资源,使用起来安 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技术中电流开路检测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包括电流直通电路和电流开路检测电 路、控制器、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及继电器短接电路;电流开路检测电路包括采样电路、放大 电路、比较电路;比较电路与控制器之间还连接有光耦隔离电路;电流直通电路的输出端 与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光耦隔离电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 电器短接电路。其中,所述的电流直通电路由整流桥(KBPC5010)构成。 如图2所示,电流开路检测电路中,采样电路包括隔离线圈l,隔离线圈1的输出端 并接有二极管VD4,二极管VD4的正极连接隔离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负极连接隔离线圈的第 二输出端;二极管VD5的正极与二极管V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5的负极与二极管VD4的 正极连接。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U3 (0P07),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2脚连接电阻R15后与 二极管VD5的负极连接,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3脚与二极管VD5的正极连接;放大器U3 的负极电源端4脚连接电源-VCC,电源-VCC还连接接地电容C16,放大器U3的正极电源端 7脚连接电源+VCC,电源+VCC还连接有接地电容C15 ;放大器U3的输出端6脚连接二极管 VD6的正极,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相互并联的接地电阻R17、接地电容C13 ;放大器U3的 输出端6脚与反相输入端2脚之间还串接有电阻R16。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U4 (LM393),比 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3脚与接地电阻R17连接,反相输入端2脚连接电阻R19后连接电源 +VCC,反相输入端2脚还连接接地电阻R18 ;比较器U4的电源端8脚连接电源+VCC,比较器 U4的接地端4脚接地;光耦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5(TLP521),比较器U4的输出端1脚 连接光电耦合器U5的阴极2脚,光电耦合器U5的阳极1脚通过电阻R20连接电源+VCC,发 射极3脚接地,集电极4脚与控制器(89C52)的信号输入端QI连接。 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如 图3所示,第一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T1、光电耦合器U8(TLP521)和大功率驱 动管Q2(BUZ11);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IK1连接,三极管 VT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U8的阴极2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8的阳极1脚连 接电阻R29后连接电源VCC,光电耦合器U8的集电极4脚连接电阻R9后连接电源+24V,光 电耦合器U8的发射极3脚连接大功率驱动管Q2的栅极,光电耦合器U8的发射极3脚还连 接电阻R9后连接电源地24VG,大功率驱动管Q2的源极连接电源地24VG,大功率驱动管Q2 的漏极连接继电器短接电路中的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信号端。磁保持继电器线圈的 电源端连接电源。 如图4所示,第二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T2、光电耦合器U7(TLP521)和大功率驱动管Ql (BUZ11);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电阻R23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IK2连 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U7的阴极2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7的 阳极1脚连接电阻R28后连接电源VCC,光电耦合器U7的集电极4脚连接电阻R8后连接电 源+24V,光电耦合器U7的发射极3脚连接大功率驱动管Ql的栅极,光电耦合器U7的发射 极3脚还连接电阻R10后连接电源地24VG,大功率驱动管Ql的源极连接电源地24VG,大功 率驱动管Ql的漏极连接继电器短接电路中的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信号端。 本技术工作原理如图1、2、3、4所示,在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表监测系统中,在 具体检测装置的每个表座处,安装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本技术中的电流直 通电路与磁保持继电器同时直接并接在每个表位挂表座电流端子两端,电流直通电路的内 阻相对电能表电阻,相当于无穷大,所以,当电能表挂好后,它不会分流。 一旦电能表没挂好 或该表位为空表位时,电流直通电路起瞬间导通作用,防止整个流水线检测系统电流回路 开路报警。电流直通电路的输出电流经过采样电路进行采样,采样电流由放大电路进行信 号放大,再经比较电路、光耦隔离电路输入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对接收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后 发出控制信号给第一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通过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开路自动检测及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直通电路、电流开路检测电路、控制器、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电流直通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开路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流开路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流输出控制短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义宙张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