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695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检测作用于框架上的负载的压力机械。框架(1)由上水平框体部(1b)、下水平框体部(1a)以及连接这些上下水平框体部(1b、1a)的纵框体部(1c)构成。在上水平框体(1b)上搭载有压力驱动机构(8)。横跨上水平框体部(1b)和纵框体部(1c)设置变形产生部件(23)。变形产生部件(23)的中间部(23a)的截面积比分别固定在上水平框体部(1b)和纵框体部(1c)上的两端部(23b、23c)的小。在该变形产生部件(23)的中间部(23a)上设置检测变形产生部件(23)的变形量的变形量检测体(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检测作用于框架上的负载的冲床等压力机械
技术介绍
在用冲床进行冲压加工时,在冲床的框架上作用负载。当作用超过框架容许界限 的过负载时,包括框架的机械各部件受损伤。当冲压加工为冲裁加工时,可以根据工件的板 厚和冲裁地方的大小试算出冲裁所需要的负载,但当为成型加工时,难以试算出成型所需 要的负载,有可能出现过负载。 作为预防过负载引起的机械异常的对策,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压力机驱动装置 的驱动源与冲压工具之间的驱动传动系中设置应变仪等负载检测机构,当该负载检测机构 的检测值超过规定的设定值时,输出异常信号的方案。 日本特开平8-19900号公报 但是,由于在驱动传动系中设置负载检测机构并不是测量实际作用于框架的负 载,因此有可能不能准确地检测作用于框架的负载。并且,由于冲压时负载检测机构的位置 变动,因此存在难以设置用来获取负载检测机构的输出的布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检测作用于框架的负载、可容易设置该 检测系统的压力机械。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使负载检测系统简化。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当框架上作用了过负载时能够预知异常。 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机械具有框架,由上水平框体部、下水平框体部以及连接这些上下水平框体部的纵框体部构成;压力驱动机构,搭载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上;细长部件,两端部横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而固定;变形量检测体,检测该细长部件的中间部的变形量,该细长部件的中间部是固定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上的两端部之间。 当压力驱动机构进行冲压动作时,在上水平框体部施加上下方向的负载,上水平框体部以与纵框体部的连接部为支点上下弯曲。由此,横跨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设置的细长部件伸縮。该细长部件的伸縮量随作用于框架的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由此,通过用变形量检测体检测细长部件的变形量,知道作用于框架的负载的大小。由于这样测量实际作用于框架上的负载,因此与根据驱动传动系的负载检测时相比,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作用于框架的负载。 由于细长部件和变形量检测体设置在不动的框架上,因此负载检测系统的设置容 易。并且,由于设置细长部件的上水平框体部与纵框体部的连接部位于水平方向离开压力 驱动机构的位置、并且比承载工件的工作台靠上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不干涉压力驱动机构 的冲压动作和工件的搬送地设置细长部件。上水平框体部与纵框体部的连接部为不妨碍冲 压动作和工件搬送的地方中,当作用压力负载时互相容易产生变形的地方。因此,通过在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之间横跨地设置细长部件,能够感度灵敏、并且精度良好地检测作 用于框架的负载。 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细长部件也可以是在上述中间部具有截面积比上述两端部小的狭 窄部的变形产生部件。当使上述细长部件为上述形状的变形产生部件时,在该狭窄部上出 现大的变形。因此,通过用变形量检测体检测狭窄部的变形量,能够更精确地检测作用于框 架的负载。 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框架的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具有朝向侧方的平面部分的情 况下,可以使上述细长部件为板状部件,将两端部分别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的 平面部分上面接触地固定。如果细长部件为板状部件,则细长部件的制作容易,能够容易地 固定在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的平面部分上。 本专利技术中,还可以设置异常判断单元,该异常判断单元比较上述变形量检测体的 检测值与规定的设定值,当检测值超过设定值时输出异常信号。 如果设置异常判断单元,当作用了过负载时,能够预知异常,能够防止给机械各部造成损伤。 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机械由于具有由上水平框体部、下水平框体部以及连接这些上下水 平框体部的纵框体部构成的框架,搭载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上的压力驱动机构,两端部横 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固定的细长部件,以及检测该细长部件的位于固定在上述 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上的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变形量的变形量检测体,因此能够准 确地检测作用于框架上的负载,其检测系统的设置容易。 当上述细长部件为在上述中间部具有截面积比上述两端部小的狭窄部的变形产 生部件时,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作用于框架的负载。 当上述框架的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具有朝向侧方的平面部分,上述细长部件 为板状部件,将两端部分别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的平面部分上面接触地固定 时,能够简化用来检测作用于框架的负载的机构。 当设置将上述变形量检测体的检测值与规定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在检测值超过设 定值的情况下输出异常信号的异常判断单元时,当框架上作用了过负载时能够预知异常。附图说明 图1 (A)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机械的侧视图,图1 (B)为将其1B部分的放大图和负载检测系统方框图一起示出的图; 图2为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机械的俯视图; 图3为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机械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4(A)为上述负载检测系统的变形量检测单元的主视图,图4(B)为其仰视图; 图5为表示校正检测值的波形例的曲线图; 图6(A)为不同的变形量检测单元的主视图,图6(B)为其仰视图; 图7(A)为另一种不同的变形量检测单元的主视图,图7(B)为其仰视图; 图8为将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压力机械的侧面的一部分和负载检测系统的方框图一起示出的图。 标记说明 1.框架;la.下水平框体部;lb.上水平框体部;lc.纵框体部;8.压力驱动机构;21.负载检测系统;22.变形量检测单元;23.变形产生部件(细长部件);23a.中间部; 23aa.狭窄部;23b、23c.端部;23A.细长部件;24、24A、24B.变形量检测体;29. NC装置; 30.异常判断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和附图一起说明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压力机械为冲床,图 1(A)为整体侧视图,图2为整体俯视图;图3为框架的立体图。该冲床具有侧视为C字形 的框架1。详细为,框架1由沿地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水平框体部la,位于该下水平框体部 la的上方、沿与下水平框体部l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上水平框体部lb,以及将这些下水平框 体部la和上水平框体部lb的一端上下彼此相连的纵框体部lc构成。上水平框体部lb为 悬臂状,该上水平框体部lb的下方成为配置后述转台2、3的空间。上水平框体部lb的根 部一侧的下部为越往纵框体部lc 一侧下端越低的倾斜部lba。并且,下水平框体部la的根 部一侧的上部为越往纵框体部lc 一侧上端越高的倾斜部laa。上水平框体部lb和纵框体 部lc的截面为长方形,左右两侧面为平面。 作为上侧和下侧工具支撑体的上下转台2、3相互围绕同心的垂直轴旋转自由地 支撑在框架1的上水平框体部lb和下水平框体部la上。多个冲头工具4和冲模工具5分 别沿圆周方向并列设置在这些转台2、3上。上下转台2、3在图中没有表示的电动机驱动下 互相同步旋转,分度到加工位置P上。 冲头工具4在被分度到加工位置P的状态下由活塞7驱动升降。活塞7由搭载在 上水平框体部lb上的压力驱动(卜",^ ^ )机构8驱动升降。压力驱动机构8由例如伺 服电动机9和将其旋转变成直线运动的运动变换机构10构成。 板材W被板材搬送机构13在工作台14上前后左右搬送,以便使加工的地方到达 冲裁位置P。板材搬送机构13在前后(Y方向)移动的滑架15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机械,具有:框架,由上水平框体部、下水平框体部以及连接这些上下水平框体部的纵框体部构成;压力驱动机构,搭载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上;细长部件,两端部横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而固定;变形量检测体,检测该细长部件的中间部的变形量,该细长部件的中间部是固定在上述上水平框体部和纵框体部上的两端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见靖彦山根喜好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