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4932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8
本技术涉及地下空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包括上行线隧道、下行线隧道、铁路线路、旋喷桩和袖阀管注浆,所述上行线隧道与下行线隧道下穿既有的三条铁路线路;所述铁路线路外侧均采用旋喷桩结合袖阀管注浆方式分布于铁路两侧;所述袖阀管注浆采用多排布局结合同排交叉双角度注浆方式,此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增强工程稳定性:针对软土地层如高含水量和低强度等特点,旋喷桩结合多排多角度袖阀管布局形成的注浆体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铁路地基稳定性,大幅优化工程稳定性,确保了施工及使用中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空间施工,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当代城市规划中,地铁交通系统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线路的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一些软土地层地区需要下穿铁路地基等复杂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时,盾构施工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2、软土地层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其特点是强度较低且含水量较高。这种地层的不稳定性对盾构施工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软土地层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隧道坍塌和地面沉降,对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其次,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可能对铁路路基结构造成损害;此外,软土地层中水含量较高,可能导致隧道内部水压增加,进一步增加施工难度。

3、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的地基注浆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注浆体结构能够保证盾构施工的安全性和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同时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包括上行线隧道(1)、下行线隧道(2)和铁路线路(7),上行线隧道(1)和下行线隧道(2)为待施工隧道,上行线隧道(1)与下行线隧道(2)下穿三条铁路线路(7);其特征在于,三条铁路线路(7)外侧采用旋喷桩(3)结合A类袖阀管(5)和B类袖阀管(6)形成注浆体结构,分布于铁路两侧;A类袖阀管(5)和B类袖阀管(6)在靠近铁路线路(7)外侧方,形成袖阀管注浆区(8);旋喷桩(3)在袖阀管注浆区(8)外侧方,形成旋喷桩注浆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旋喷桩注浆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包括上行线隧道(1)、下行线隧道(2)和铁路线路(7),上行线隧道(1)和下行线隧道(2)为待施工隧道,上行线隧道(1)与下行线隧道(2)下穿三条铁路线路(7);其特征在于,三条铁路线路(7)外侧采用旋喷桩(3)结合a类袖阀管(5)和b类袖阀管(6)形成注浆体结构,分布于铁路两侧;a类袖阀管(5)和b类袖阀管(6)在靠近铁路线路(7)外侧方,形成袖阀管注浆区(8);旋喷桩(3)在袖阀管注浆区(8)外侧方,形成旋喷桩注浆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旋喷桩注浆区(4)加固宽为2.0m,长为22.7m,深至盾构底下5.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袖阀管注浆区(8)加固深度为20.7m至盾构底下3.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盾构下穿铁路地基的注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a类袖阀管(5)中,a1类袖阀管(51)注浆孔水平倾角40°,a2类袖阀管(52)注浆孔水平倾角50°,a3类袖阀管(53)注浆孔水平倾角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桂华冯树强吴小刚杨平丁宇浩张印来葛玉飞王加辉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