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切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1、牙模是牙齿的模型,通常用于口腔医学,用于牙齿整形等手术。牙模是医生用来分析牙齿整形方案的模型,通常用牙粉和水混合后做成,像牙膏一样,咬的时候有一种薄荷味的味道。牙模制作咬合时,分上下咬的,用塑料盒子装好,张开嘴套在牙齿上,等咬合的模型干的差不多了,整体取下来,再用其它的材料做成牙模。
2、在利用膜片吸塑在牙模上制备隐形牙套(矫治器)后,需要沿着牙模的牙龈轨迹线,对吸塑在牙模上的膜片进行切割处理,得到完整的隐形牙套(矫治器)。但是,目前的加工方式是,人工上料,费时费力,且需要高精度机床设备,同时还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操作机床的能力,设备成本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包括机架、传送装置、抓取装置、定位装置、吸盘装置、切割装置和机器人,所述传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和传送带,所述传送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传送带安装在所述传送架的中部,所述传送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送架的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传送架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牙模相对应,所述机架的左端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读码器;所述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左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上端,所述吸盘设置
4、进一步地,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平移气缸、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夹爪气缸和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平移气缸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端,所述第一安装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平移气缸的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后端,所述第一夹爪气缸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下端,所述第一夹爪气缸与所述传送带相对应;
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和定位块,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上端,所述定位块对应于所述第一平移气缸的右后侧。
6、进一步地,所述吸盘装置包括第三安装架、第四安装架、第二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和吸盘机构,所述第三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端,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前端,所述第四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气缸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架的两端,所述吸盘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下端。
7、进一步地,所述切割装置包括防护框、第二驱动电机和雕刻刀,所述防护框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雕刻刀设置在所述防护框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防护框的左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雕刻刀传动连接,所述机器人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所述机器人连接有前端治具。
8、进一步地,所述切割装置包括排风扇和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安装在所述防护框的上端,所述防护框的下端设有排屑管,所述排风扇安装在所述排屑管内,所述排屑管的下端连接有废屑袋。
9、进一步地,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回收框,所述回收框安装在所述防护框和所述机器人之间,所述回收框向前下方倾斜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架的左端设有第一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左侧,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右端设有第二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气缸,所述第一限位气缸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相对应,所述传送架的中部设有第三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三对射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移气缸的左后侧,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第四对射传感器。
1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且可以多个进行串接,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传送装置、抓取装置、定位装置、吸盘装置、切割装置和机器人(800),所述传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0)上,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200)和传送带(210),所述传送架(200)安装在所述机架(100)的下端,所述传送带(210)安装在所述传送架(200)的中部,所述传送带(210)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送架(200)的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221),所述传送架(200)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板(222),所述第一限位板(22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22)均与牙模相对应,所述机架(100)的左端设有第一支撑架(300),所述第一支撑架(300)上设有读码器(310);所述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左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上端,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端,所述切割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100)的左前端,所述机器人(800)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平移气缸(410)、第一升降气缸(430)、第一夹爪气缸(4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500)和定位块(510),所述第二安装架(50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的下端,所述定位块(51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500)的上端,所述定位块(510)对应于所述第一平移气缸(410)的右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装置包括第三安装架(600)、第四安装架(620)、第二升降气缸(610)、第三升降气缸(630)和吸盘机构(640),所述第三安装架(60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的后端,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10)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架(600)的前端,所述第四安装架(620)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10)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630)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架(620)的两端,所述吸盘机构(640)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气缸(630)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防护框(700)、第二驱动电机(750)和雕刻刀(710),所述防护框(700)安装在所述机架(100)的前端,所述雕刻刀(710)设置在所述防护框(700)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50)安装在所述防护框(700)的左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50)与所述雕刻刀(710)传动连接,所述机器人(80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的右端,所述机器人(800)连接有前端治具(8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排风扇(740)和轴流风机(720),所述轴流风机(720)安装在所述防护框(700)的上端,所述防护框(700)的下端设有排屑管(730),所述排风扇(740)安装在所述排屑管(730)内,所述排屑管(730)的下端连接有废屑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回收框(110),所述回收框(110)安装在所述防护框(700)和所述机器人(800)之间,所述回收框(110)向前下方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200)的左端设有第一对射传感器(230),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230)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1)的左侧,所述第一限位板(221)和第二限位板(222)的右端设有第二对射传感器(240),所述第一支撑架(300)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气缸(320),所述第一限位气缸(320)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块(330),所述第一限位块(330)与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240)相对应,所述传送架(200)的中部设有第三对射传感器(250),所述第三对射传感器(250)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移气缸(410)的左后侧,所述定位块(510)上设有第四对射传感器(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传送装置、抓取装置、定位装置、吸盘装置、切割装置和机器人(800),所述传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0)上,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200)和传送带(210),所述传送架(200)安装在所述机架(100)的下端,所述传送带(210)安装在所述传送架(200)的中部,所述传送带(210)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送架(200)的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221),所述传送架(200)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板(222),所述第一限位板(22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22)均与牙模相对应,所述机架(100)的左端设有第一支撑架(300),所述第一支撑架(300)上设有读码器(310);所述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左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上端,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端,所述切割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100)的左前端,所述机器人(800)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平移气缸(410)、第一升降气缸(430)、第一夹爪气缸(440)和第一安装架(420),所述第一平移气缸(410)安装在所述机架(100)的上端,所述第一安装架(420)连接在所述第一平移气缸(410)的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3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420)的后端,所述第一夹爪气缸(440)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30)的下端,所述第一夹爪气缸(440)与所述传送带(210)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500)和定位块(510),所述第二安装架(50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的下端,所述定位块(51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500)的上端,所述定位块(510)对应于所述第一平移气缸(410)的右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治器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装置包括第三安装架(600)、第四安装架(620)、第二升降气缸(610)、第三升降气缸(630)和吸盘机构(640),所述第三安装架(60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强,王继斌,王亚杰,陈家桃,张文宇,吴宏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