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2352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使用(E)‑1,2‑双(5‑甲基噻吩‑2‑基)乙烯基团、(E)‑丁‑2‑烯基团作为电子供体单元,分别与4,8‑Bis(3‑(2‑乙基己基)‑2‑噻吩基)‑2‑苯并‑[1,2‑c;4,5‑c']‑Bis[1、2、5]‑噻二唑这种电子受体单元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一类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再将该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与两亲性嵌段聚合物F‑127自组装,得到的水溶性纳米颗粒在近红外二区有很好的荧光亮度,可作为造影剂实现在近红外二区的荧光追踪成像,同时可精确引导对移植肿瘤的手术切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纳米)荧光成像的成像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可见光荧光成像与近红外一区(nir-i,650-900纳米)荧光成像,这是因为近红外二区发光有较低的自荧光吸收与组织散射,可导致更深的组织成像深度、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高的对比度。因此,开发一种优异的近红外二区成像造影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生物成像要求光对活体损伤小,穿透力强,所以红光/近红外光的共轭聚合物材料成为优选。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具有耐久、抗光漂白能力强、抗洗脱等优势,在细胞和组织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已有的共轭聚合物存在聚集诱导猝灭的问题,导致其在水相中的荧光弱于其在有机相中。而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则解决了共轭聚合物的荧光聚集诱导猝灭问题。同时,其水溶性纳米粒子也具有优异的近红外荧光。目前,具有aie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类成像造影剂在生物成像上的应用发展较为迟缓。因此,开发一类具有aie效应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合物1或聚合物2;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5.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在制备造影剂中的应用。

7.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的造影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合物1或聚合物2;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5.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飞王怡帆韩慧沈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