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23211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参数大流量饱和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和控制方法,属于金属冶炼发电技术领域,包括高压蒸汽源,还包括:高低压蒸汽发电系统,高低压发电系统包括第一发电结构与两组第二发电结构,还包括第一蒸汽比例调节组件、第二蒸汽比例调节组件和减温减压组件,所述第一发电结构用于接收高压蒸汽源产生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并进行发电,还包括低压蒸汽管网和冷凝循环系统。优点在于:饱和蒸汽经一级除湿后进入背压汽轮机膨胀做功后进入低压蒸汽管网,低压蒸汽管网再分配低压蒸汽送外网供生产、生活用汽、除氧用汽,剩余的蒸汽再经二次除湿后进入纯凝式饱和蒸汽汽轮机并发电,体现了“按需分配、梯级利用”的思想,实现了余热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冶炼发电,具体涉及一种高参数大流量饱和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水泥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高压蒸汽源可以将这些高温烟气转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饱和蒸汽汽轮机将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此驱动发电设备转化为电能,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针对饱和蒸汽余热利用开发的大多是小流量饱和蒸汽汽轮机,梯级利用效率较差,较难实现余热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高参数大流量的蒸汽利用不充分,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梯级利用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和控制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低压蒸汽发电系统,所述高低压蒸汽发电系统包括第一发电结构与两组第二发电结构,所述第一发电结构用于利用所述高压蒸汽源产生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蒸汽源,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11)、冷却塔(12)、热交换站(13)、热用户(14)、凝结水泵(15)、轴封加热器(16)、除氧器(17)和热管锅炉(20),所述第二发电结构的主汽出口与冷凝器(11)连接,所述冷凝器(11)的循环水出口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冷凝器(11)的循环水出口连接冷却塔(12),另一组所述冷凝器(11)的循环水出口依次管路连接热交换站(13)、热用户(14)和冷却塔(12),所述冷却塔(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蒸汽源,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11)、冷却塔(12)、热交换站(13)、热用户(14)、凝结水泵(15)、轴封加热器(16)、除氧器(17)和热管锅炉(20),所述第二发电结构的主汽出口与冷凝器(11)连接,所述冷凝器(11)的循环水出口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冷凝器(11)的循环水出口连接冷却塔(12),另一组所述冷凝器(11)的循环水出口依次管路连接热交换站(13)、热用户(14)和冷却塔(12),所述冷却塔(12)的出口与冷凝器(11)连接,所述冷凝器(11)的冷凝水出水口依次管路连接凝结水泵(15)、轴封加热器(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和热管锅炉(20),热管锅炉(20)加热产生蒸汽后用于低压蒸汽管网用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蒸汽管网包括旁路通道(213)、发电用汽通道(210)和除氧用汽通道(214),还包括工业用汽通道(211)、生活用汽通道(212)、旁路通道(213),所述低压蒸汽管网用于再分配低压饱和蒸汽进入发电用汽通道(210)、工业用汽通道(211)、生活用汽通道(212)、旁路通道(213)和除氧用汽通道(214)用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参数大流量饱和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蒸汽源包括余热锅炉(19),所述第一蒸汽比例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比例调节阀(24),所述第二蒸汽比例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比例调节阀(25),所述第一发电结构的出汽口连接有四通连接头(26),所述减温减压组件包括减温减压装置(5),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24)与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25)均包括进汽口和两组出汽口,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24)的进汽口与所述余热锅炉(19)连接,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24)两组出汽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发电结构和所述减温减压装置(5)连接,所述第一发电结构和所述减温减压装置(5)的出汽口与所述四通连接头(26)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25)的进汽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杰陶文嘉李俊锋王孟张利帅孙亚娟张海林陈世阳陈琛朱曙光刘怀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