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水文设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岸护坡生态桩。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河道或水域的岸边比较杂乱,杂草丛生,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岸边的砂石泥土会不断向水域中间流动,久而久之导致泥土流失以及水域面积缩小,影响水域的蓄水储水排水功能。
2、为解决该情况,在水域河岸上设置河岸防护桩加固河岸,目前的河岸防护桩一般需要紧密并排排布,相邻防护桩侧面通过各种嵌合结构相互接合,但是这种设计存在桩体数量需求较多的问题,由此带来制作、施工等方面总体成本较高的问题;且结构整体上较为单薄,防护桩安插于泥土较松软的河岸水域容易松动,桩体的稳固性差;对环境生态平衡影响较大。
3、综上所述,现有的河岸防护桩存在稳固性差,安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河岸防护桩存在稳固性差,安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岸护坡生态桩,包括相互对接的桩杆和桩座,所述桩座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桩杆的直径,所述桩座底部设置有两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的桩杆(1)和桩座(2),所述桩座(2)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桩杆(1)的直径,所述桩座(2)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预设距离并排设置的底桩(3),所述底桩(3)设置有锥状尖端,用于插入水岸底部固定,所述桩杆(1)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生物交互的生态单元,所述桩座(2)顶部端面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与桩杆(1)插装固定的插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桩(3)包括相互垂直一体连接的板状结构,底桩(3)的横截面呈H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的桩杆(1)和桩座(2),所述桩座(2)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桩杆(1)的直径,所述桩座(2)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预设距离并排设置的底桩(3),所述底桩(3)设置有锥状尖端,用于插入水岸底部固定,所述桩杆(1)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生物交互的生态单元,所述桩座(2)顶部端面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与桩杆(1)插装固定的插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桩(3)包括相互垂直一体连接的板状结构,底桩(3)的横截面呈h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座(2)设置有三个所述底桩(3),位于中间的底桩(3)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底桩(3),位于两侧的底桩(3)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岸护坡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座(2)上的插槽(7)呈由开口向内渐缩的锥状,所述桩杆(1)的底部设置有锥状插台(4),用于与所述插槽(7)凹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康,李震涛,刘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善润物浙江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