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于负极表面形成sei膜需要消耗活性锂,此过程会导致正极材料容量损失。预锂化技术是通过对锂离子电池体系提供额外的活性锂用于负极表面sei膜的形成,从而避免消耗正极材料中的li+,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
2、负极预锂化是目前最常用的电池预锂化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电势差将预锂化剂(如惰性锂粉)直接与负极材料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对负极进行预嵌锂,将此方法预锂化后的负极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大幅提高首次库伦效率。但此方法需在电池组装过程中额外增加预锂化工艺,且预锂化剂反应活性高,对加工环境湿度要求极高,存在安全隐患。
3、正极预锂化是在正极匀浆过程中直接加入含锂化合物,方法简单有效、适用范围广并且与电池生产工艺兼容。目前,常用的正极预锂化添加剂如li2nio2、li5feo4、li6coo4、li6mno4等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由于对环境湿度非常敏感,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且补锂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为多孔球状或类球状颗粒;所述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Dv50为2.0-10.0μm,比表面积为20-200m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满足如下(a)-(d)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质量计,所述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3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为多孔球状或类球状颗粒;所述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dv50为2.0-10.0μm,比表面积为20-200m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满足如下(a)-(d)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质量计,所述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3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溶剂热反应的温度为150-300℃,时间为1-12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建麟,阮丁山,李长东,刘伟健,赵舒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