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发热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装置和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浴霸包括陶瓷加热块,陶瓷加热块工作能够辐射热量。浴霸的加热方式单一,浴霸仅具有辐射加热的模式,辐射加热模式的热量辐射范围小,加热速度慢,产品的能耗大,导致产品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发热装置。
3、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家用电器。
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装置,包括:发热件,发热件具有电极部,发热件能够在电极部处于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第一散热组,第一散热组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一导热件,第一导热件连接于发热件和第一散热件之间,第一导热件和发热件围合出辐射通道,第一散热件设有贯通的散热通道。
5、本申请提供的发热装置应用于家用电器。发热装置包括发热件和第一散热组。第一散热组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一导热件。
6、发热件具有电极部,第一导热件和发热件围合出辐射通道。当电极部处于通电状态下,发热件工作能够产生热量,发热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通过辐射通道辐射出发热装置,以迅速加热家用电器所在的区域(如,室内)的空气,使之形成热空气,达到加热室内空气的目的。也就是说,发热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经辐射通道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室内空气。
7、另外,第一导热件连接于发热件和第一散热件之间,也即,第一导热件位于发热件和第一散热件
8、也就是说,使用本申请的发热装置的家用电器既具有辐射加热的使用功能,还具有风暖加热的使用功能。这样,丰富了家用电器的使用功能,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9、同时,第一导热件连接于发热件和第一散热件之间,该设置缩短了发热件和第一导热件的间距,使得发热件工作所产生的一部分热量能够快速经第一导热件传递至第一散热件,有利于提升导热的效率,有利于降低能耗的损耗。另外,该设置有利于减小发热件和第一散热组的装配距离,有利于减小发热装置的外形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发热装置对家用电器的内部空间占用率,便于家用电器的其他组成部件的合理布局。
10、具体地,第一导热件连接于发热件和第一散热件之间,当发热件工作时,发热件的温度升高,进而向外界辐射热量,此时,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可经由第一导热件和发热件围合出的辐射通道辐射出去,辐射通道具有导流气流的作用,使得发热件辐射出的热量被定向导出,实现辐射供热。
11、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合理设置发热件和第一散热组的配合结构,使得发热装置既可以通过辐射通道辐射发热,也可通过散热通道风暖供热,发热装置的供热方式多样,且通过风暖与辐射组合供热的形式,也可使发热装置具有更大的热量辐射范围,发热装置的工作效率更高。
12、另外,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发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电极部包括两个电极,发热件还包括发热部,发热部连接于两个电极之间,每个电极凸伸出第一散热组。
14、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极部包括两个电极,两个电极起到传递电能的作用,电极用于与电源等供电部件相连接,从而实现传递电流并驱动发热件工作。
15、发热件包括发热部,发热部连接于两个电极之间。发热部是实际的发热体,当电流通过发热体时,发热件工作能够产生热量。
16、每个电极凸伸第一散热组,进而便于使用电极去连接电源,方便电极部的使用,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同时,由于发热部连接于两个电极之间,故而,发热部不会遮挡电极部的两个电极,这样,装配发热装置时,能够简化电极部与其他控制部件的装配难度,由于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另外,两个电极位于发热部的不同侧,增大了两个电极的间距,这样,能够保证两个电极的安规要求,能够保证发热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发热部包括发热本体和套管,发热本体连接于两个电极之间,发热本体穿设于套管,且每个电极伸出套管的端部。
18、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部包括发热本体和套管,发热本体连接于两个电极之间,两个电极在与控制部件的正负极分别连接。
19、发热本体穿设于套管,且每个电极都伸出于套管的端部,电极不仅与发热本体相连接,且部分裸露在套管的外部,为保证电极部与控制部件电连接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实现整个发热装置的电源接入和控制。
20、综上,本申请中发热部包括发热本体和套管,实现了高效、安全的发热。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发热本体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远红外发热片、发热丝和发热管;当发热本体包括远红外发热片时,套管为透光管。
22、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发热本体包括远红外发热片,远红外发热片利用远红外线的辐射特性对物体进行加热。
23、另一方面,发热本体包括发热丝,发热丝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当电流通过时,由于电阻的存在,电能会转化为热能,使发热丝升温并产生热量,实现发热本体的发热。
24、再一方面,发热本体包括发热管,发热管内部包括一根金属或合金线,当电流通过时,金属线因电阻作用而发热,发热管具有较高的加热功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使发热本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5、再一方面,发热本体为远红外发热片、发热丝和发热管的组合,例如,发热本体可包括远红外发热片和发热丝,发热本体还可包括发热管和发热丝,发热本体还可包括红外发热片和发热管,发热本体也可为包括远红外发热片、发热丝和发热管。发热本体的发热形式多样,可更全面的进行使用。
26、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发热本体包括远红外发热片时,套管为透光管。远红外发热片是一种能够产生红外辐射的加热元件。远红外发热片在通电时,内部电阻产生热量,进而辐射出远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具有特殊的热效应,能够深入人体组织,产生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7、套管为透光管,透光管一方面可保护红外发热片,防止远红外发热片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损坏或污染,同时,透光管允许远红外线透过,确保远红外发热片产生的远红外线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实现理疗效果。
28、远红外线的温热效应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环节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病症。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组织,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再生,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通过远红外线的温热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疲劳、僵硬和疼痛,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活动能力。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电极位于套管外的部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包括两个电极,所述发热件还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之间,每个所述电极凸伸出所述第一散热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远红外发热片、发热丝和发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套管外的部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发热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扁平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中,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热件为U形导热件,所述发热件插入所述第一导热件中,且所述第一导热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第一散热组的数量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为U形导热件,所述发热件插入所述第一导热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导热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发热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的所述第一导热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和所述发热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发热件叠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热件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第一散热组记作第二发热结构,所述第二发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发热结构叠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为波浪形导热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发热件的数量均为多个;
17.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包括两个电极,所述发热件还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之间,每个所述电极凸伸出所述第一散热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远红外发热片、发热丝和发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套管外的部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发热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扁平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中,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热件为u形导热件,所述发热件插入所述第一导热件中,且所述第一导热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第一散热组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发热件叠置,每个所述发热件与一个所述第一散热组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永福,刘纯,李延翼,
申请(专利权)人: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