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196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方法。提取待测牡蛎基因组DNA,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ITS‑1引物进行PCR扩增,若在538bp~542bp区间和570bp各出现1条带,则该个体为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杂交子一代,缺少其中的任意一个条带均为假杂种;而电白牡蛎会产生2条特异性条带,条带大小分别为538bp和542bp;艾氏牡蛎会产生1条特异性条带,条带大小为570bp。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电白牡蛎×艾氏牡蛎杂交子一代,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准确有效、不受环境及发育时期影响、成本低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牡蛎产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1、牡蛎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牡蛎科(ostreidae),是世界性分布的潮间带代表物种,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对维持近海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华南沿海海域牡蛎物种资源丰富,也是全球牡蛎物种资源聚集区之一。电白牡蛎(crassostrea dianbaiensis)是我们团队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于2014年报导的一个巨励属新种,它是一种典型河口型牡蛎,因其具有个头较大,肉质好,形态规整等优点,且双壳均具有均匀分布的生长环纹,具有很好的经济开发价值。艾氏牡蛎(c.iredalei)也是一种河口型牡蛎,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口感微甜、奶油色肉色等特点,在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被广泛养殖并产生了显著经济价值,但在我国还未见养殖。针对这两种牡蛎在环境适应性、肉质等方面的特点,本课题组成进行了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的种间杂交育种试验并获得了大量人工杂交幼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鉴定引物,其特征在于,为:

2.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R,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2℃退火30s,72℃延伸1min,变性至延伸三个步骤重复30次,72℃延伸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R,其反应体系为:DNA模板40ng,Buffer 10mM,引物各0.2mM,dNTP 0.2mM,Mg2+2.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鉴定引物,其特征在于,为:

2.一种适用于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r,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2℃退火30s,72℃延伸1min,变性至延伸三个步骤重复30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涛张跃环李蒋伟喻子牛秦艳平李军任宝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