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电线和电塔振动模态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168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电线和电塔振动模态监测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通信传输单元、数据计算单元及其警报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含红外相机、相机安装支架等结构,用于采集电线与电塔受风影响的振动信号。图像采集单元的红外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号,通过通信传输单元传递至数据计算单元,由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测量算法对采集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输出电线的振型和电塔的模态。当电线与电塔的振动信号超出设置的阈值,自动触发警报单元的报警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电线与电塔在保证户外无人监测的条件下,实现了对电力设备振动的实时异常监测与寿命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监测,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电线和电塔振动模态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1、特高压导线较普通导线档距更大,长径比(线长/直径)达105至106,仅在水平两端存在约束,在自然风作用下长期处于振动状态,是线路最易损的部件之一。微风振动(aeolian vibration)是导致导线结构发生疲劳破坏的重要因素,当风流经过导线时,其两侧会产生交替的漩涡脱落,产生上下交变力,诱发导线上下振动,本质上为涡激振动。近5年运行数据表明,特高压导线断线断股、导线磨损及金具变形等故障,约70%与微风振动有关,甚至部分线路投运不足1年、治理不超过1周重复发生。尤其是,利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沙戈荒地区(2~22m/s)多位于易引发导线微风振动(0.5~10m/s)的风环境区,导线微风振动机理的深入揭示作为特高压导线防微风振动断线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保障新能源的远距离、安全稳定送出。

2、导线微风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目前基于能量原理或动力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空气流场对导线的作用,重点侧重于外共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输电线路大跨越导线微风振动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电线和电塔振动模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通信传输单元、数据计算单元和警报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含红外相机与红外相机的固定设备,通过固定设备将红外相机固定至户外录制位置进行图像采集工作;所述通信传输单元包含信号接收装置与传输设备及其必备的线缆,用以实时传输红外相机采集的信号至数据计算单元;所述数据计算单元包含计算机系统及其组件,通过通信传输单元接收红外相机采集完成的图像并完成实时运算,输出电线的振型和电塔的模态信息;所述警报单元包含报警装置并与数据计算单元连接,当电力设备振动异常时用以触发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电线和电塔振动模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通信传输单元、数据计算单元和警报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含红外相机与红外相机的固定设备,通过固定设备将红外相机固定至户外录制位置进行图像采集工作;所述通信传输单元包含信号接收装置与传输设备及其必备的线缆,用以实时传输红外相机采集的信号至数据计算单元;所述数据计算单元包含计算机系统及其组件,通过通信传输单元接收红外相机采集完成的图像并完成实时运算,输出电线的振型和电塔的模态信息;所述警报单元包含报警装置并与数据计算单元连接,当电力设备振动异常时用以触发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相机安装至户外安全且图像信息采集稳定的位置;图像采集单元工作时,实时采集红外图像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或信号线缆传输至通信传输单元的信号接收装置,完成对电线和电塔电力设施图像信号的采集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与传输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连接的方式与图像采集单元和数据计算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中的红外相机对电线和电塔受风影响的图像信号采集完毕后,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智金洋于兆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定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