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116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部设置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将所述池体分隔为缺氧区和混合液区;所述隔离墙下部设置有穿墙套管,所述穿墙套管内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连接有设置于混合液区的回流泵,所述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有弯头,所述弯头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管,所述竖直管顶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反应池液面以上;该内回流装置的回流液从水面上流入生物反应池的缺氧区,再从池底流出,不但方便管理人员可直观的判断回流状态,还使得回流液在缺氧区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得到充分的混合反应,提高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1、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是指生物反应池内的混合液回流,是污水生物处理(如aao、ao、mbr、氧化沟等工艺)不可缺少的一个工艺环节,通过内回流将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末端含有大量硝态氮的硝化液回流到前端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参见附图2,为了防止混合液倒流,目前常用的混合液回流装置是采用水泵加止回阀或拍门的组合。由于混合液回流泵需要低扬程大流量的泵,实际所需扬程在1m左右;但是,出水管上设置止回阀或拍门,不仅增加了设备投资,还增加了水头损失,增加了水泵所需要的扬程,从而增加电耗。另外,回阀或拍门的应用场景,大部分都是采用池底部淹没式出水,很难直观的判断回流状态及回流量,再有回流液从池底部淹没式出水导致水短流,减少了回流液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也不利于回流液与原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包括池体(8),所述池体(8)内部设置有隔离墙(9),所述隔离墙(9)将所述池体(8)分隔为缺氧区(11)和混合液区(12);所述隔离墙(9)下部设置有穿墙套管(2),所述穿墙套管(2)内设置有回流管(3),所述回流管(3)一端连接有设置于混合液区(12)的回流泵(1),所述回流泵(1)用于将混合液区(12)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11)进行生物化学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3)另一端连接有弯头(4),所述弯头(4)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管(5),所述竖直管(5)顶端设置有出水口(7),所述出水口(7)位于反应池液面以上。>

2.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包括池体(8),所述池体(8)内部设置有隔离墙(9),所述隔离墙(9)将所述池体(8)分隔为缺氧区(11)和混合液区(12);所述隔离墙(9)下部设置有穿墙套管(2),所述穿墙套管(2)内设置有回流管(3),所述回流管(3)一端连接有设置于混合液区(12)的回流泵(1),所述回流泵(1)用于将混合液区(12)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11)进行生物化学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3)另一端连接有弯头(4),所述弯头(4)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管(5),所述竖直管(5)顶端设置有出水口(7),所述出水口(7)位于反应池液面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内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7)设置为喇叭形,喇叭形的出水口(7)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慧梁斌唐剑赵新娟王晶杨亦谌赵亮董芸刘伯一李越张程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水务集团华淼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