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纳米颗粒制备的,具体而言,涉及反应单元以及纳米颗粒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1、纳米颗粒又称为超微粉或超细粉,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颗粒,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材料,具有特异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应用广泛。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反应过程中物料状态来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三大类。
2、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制备纳米颗粒的一种方法,在不需要复杂仪器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溶液过程即可制备出纳米颗粒。沉淀法、水热法、溶液蒸发法、溶液凝胶法、辐射化学合成法等均是常见的液相法。
3、其中,沉淀法的工艺简单,所得纳米颗粒的性能良好,是液相化学合成高纯纳米颗粒采用的最广泛的方法。沉淀法是把沉淀剂加入到含有目标元素的原料溶液中进行沉淀反应,收集沉淀并洗涤,即得到纳米颗粒或进一步加热分解得到纳米颗粒。但是,用沉淀法制取纳米颗粒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纳米颗粒的粒径均匀性、纯
...【技术保护点】
1.反应单元,用于使原料和沉淀剂反应生成含有纳米颗粒的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膜为微滤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膜为过滤孔径为4~6μm的微滤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沉淀剂流动间隙(124)的沉淀剂入口(125)位于沉淀剂流动间隙(124)的下部;沉淀剂进料管(150)上设有沉淀剂进料泵(1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原料流动通道(122)的直径与沉淀剂流动间隙(124)厚度的比值为(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单元,用于使原料和沉淀剂反应生成含有纳米颗粒的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膜为微滤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膜为过滤孔径为4~6μm的微滤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沉淀剂流动间隙(124)的沉淀剂入口(125)位于沉淀剂流动间隙(124)的下部;沉淀剂进料管(150)上设有沉淀剂进料泵(1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原料流动通道(122)的直径与沉淀剂流动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羿,
申请(专利权)人:绿膜流体技术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