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发现疾病,可以及时控制病情,降低医疗成本,尤其是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对疾病检测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在众多生物传感器中,基于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凭借无标记检测即不会破坏生物分子的固有特征、小型化和良好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兼容的优点脱颖而出。该生物传感器不仅能够检测带电的生物分子,还能检测中性生物分子。
2、然而,随着fet生物传感器的尺寸不断缩小,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短沟道效应,增加了生物传感器功耗并降低了灵敏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如基于finfet(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和基于tfet(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包括衬底(1),其特征在于,衬底(1)上表面设置有一层埋氧层(2),埋氧层(2)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源区(3)和漏区(5),源区(3)和漏区(5)之间设置有带凹槽的沟道(6),沟道(6)靠近漏区(5)一侧的四周设置一层环状的栅极电介质(8),栅极电介质(8)靠近漏区(5)一侧的四周设置一层环状的侧墙(4),沟道(6)靠近源区(3)一侧未填充栅极电介质(8)的四周形成生物探测腔(7),生物分子进入生物探测腔(7)的入口位于源区(3)一侧,栅极电介质(8)和生物探测腔(7)的四周设置有一层环状的金属栅极(9)。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包括衬底(1),其特征在于,衬底(1)上表面设置有一层埋氧层(2),埋氧层(2)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源区(3)和漏区(5),源区(3)和漏区(5)之间设置有带凹槽的沟道(6),沟道(6)靠近漏区(5)一侧的四周设置一层环状的栅极电介质(8),栅极电介质(8)靠近漏区(5)一侧的四周设置一层环状的侧墙(4),沟道(6)靠近源区(3)一侧未填充栅极电介质(8)的四周形成生物探测腔(7),生物分子进入生物探测腔(7)的入口位于源区(3)一侧,栅极电介质(8)和生物探测腔(7)的四周设置有一层环状的金属栅极(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探测腔(7)数量为1-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道(6)、生物探测腔(7)和栅极电介质(8)的组合结构还可以设置多组堆叠,形成多沟道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
4.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护军,杨万里,曹伟涛,赵淋娜,苏琪钰,韦星语,曹震,杨银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