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识别,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商标防伪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2、图案设计:设计别致的商标图案,通过多层次变化、多角度观察等手段,使商标具有较强的识别度和独特性,避免盗版商品的仿冒。
3、纸张防伪:采用特殊纸张作为商标媒介,通过纸张材料的特殊性质,例如水印、荧光纤维、红、蓝色光线和微型文字等特性,使商品追溯更加容易、防伪性更强。
4、印刷技术:利用彩色印刷、凹印和胶印等技术,使商标的印刷效果更为细腻和生动,而且容易辨认,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5、安全标签:在商品包装上贴有带有特殊标识和识别码的安全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或拨打特定电话,检验商品的真伪。
6、镭射防伪:采用镭射技术,利用镭射性质线圈等非常细微的结构,使商标有明显的视觉变化,避免仿冒和伪造。
7、总的来说,传统商标防伪技术较为简单,通过采用某种技术对商品或商标加盖标记,来保障商品真伪。
8、传统商标防伪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9、易于复制仿冒:传统商标防伪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规律的密文被破解后,容易被仿冒,导致商标的盗版、伪造。
10、防伪效果有限:传统商标防伪技术的机制相对单一,不能有效防范盗版、伪造的风险,只能起到过硬的防伪效果。
11、操作复杂:传统商标防伪技术需要消费者采取一些额外的行动,如扫描或拨打电话等步骤进行验证,操作比较复杂,用户体验较差,不太受消费者欢迎。
>12、物理特性用于防伪容易受到攻击:如同一物理特性(如颜色、纹理等)很容易被复制,因此,需要采取更多的安全手段来避免恶意映射攻击。
13、总的来说,传统商标防伪技术相对简单、易于被仿冒、使用体验欠佳等问题亟待改进和提高。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未来商标防伪技术将更加高效、便捷、精准、安全,成为更有效抵制盗版、伪造的有利武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包括:
3、将通过识别嵌入到特种产品的标签中的第一rfid组件得到的第一标签信息解密分析,确定特种产品是否为正品;
4、当不是时,输出预设的第一提示信息。
5、优选的,第一rfid组件包括:主体、天线、收发器电路、rfid芯片和至少一个自毁单元;天线、收发器电路和rfid芯片设置在主体内;自毁单元包括触发单元和自毁元件;触发单元设置在主体背面的孔槽内;
6、其中,触发单元包括:触点和触发体;触点和触发体对应设置在孔槽的两侧壁;触发体设置在孔槽的侧壁上设置的横向槽内,在触发体与横向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触发体中部设置有突起;弹簧套设在触发体突起一侧的外周。
7、优选的,自毁原件包括:熔断丝,熔断丝一端与触发体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源与触点电连接;熔断丝设置在收发器电路与rfid芯片之间,收发器电路通过熔断丝与rfid芯片电连接。
8、优选的,在横向槽靠近孔槽的一侧配置有与横向槽交错的竖向槽,竖向槽延伸至主体的正面;在竖向槽内配置有阻挡体;阻挡体可从竖向槽中抽出。
9、优选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还包括:
10、将通过识别嵌入到特种产品中的第二rfid组件得到的第二标签信息解密分析;
11、将第一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后的数据与第二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综合验证;
12、当验证不通过时,输出预设的第二提示信息。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系统,包括:验证单元和输出单元;验证单元将通过识别嵌入到特种产品的标签中的第一rfid组件得到的第一标签信息解密分析,确定特种产品是否为正品;当不是时,输出单元输出预设的第一提示信息。
14、优选的,第一rfid组件包括:主体、天线、收发器电路、rfid芯片和至少一个自毁单元;天线、收发器电路和rfid芯片设置在主体内;自毁单元包括触发单元和自毁元件;触发单元设置在主体背面的孔槽内;
15、其中,触发单元包括:触点和触发体;触点和触发体对应设置在孔槽的两侧壁;触发体设置在孔槽的侧壁上设置的横向槽内,在触发体与横向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触发体中部设置有突起;弹簧套设在触发体突起一侧的外周。
16、优选的,自毁原件包括:熔断丝,熔断丝一端与触发体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源与触点电连接;熔断丝设置在收发器电路与rfid芯片之间,收发器电路通过熔断丝与rfid芯片电连接。
17、优选的,在横向槽靠近孔槽的一侧配置有与横向槽交错的竖向槽,竖向槽延伸至主体的正面;在竖向槽内配置有阻挡体;阻挡体可从竖向槽中抽出。
18、优选的,验证单元还将通过识别嵌入到特种产品中的第二rfid组件得到的第二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将第一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后的数据与第二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综合验证;当验证不通过时,输出单元输出预设的第二提示信息。
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0、一、防伪识别:rfid技术可以帮助识别物品,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市场。通过在特种产品上嵌入rfid芯片,在商品通过rfid读写器时,读写器可以迅速识别产品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实现产品防伪的目的。
21、二、实时监测:rfid技术可以实时地监测物品,以更好地掌握物品的流向和状态,避免产品丢失、被盗或在物流过程中受到损坏。企业可以利用rfid技术的实时监测功能来快速应对不良情况,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2、三、追溯:rfid标签嵌入到产品中后,可以帮助企业对其产品进行追溯,并全面了解产品的流向、转手等情况提高管理的精确性。这对于像食品、药品等高风险产品来说,尤其重要。
23、四、数据共享:rfid技术的全球数据共享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跨供应链的数据互通和共享,保证各方在操作环节中实现了数据一致性和透明度。
24、五、个性化管理:不同类型的产品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标签,标签可以根据标签防伪要求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有助于提高标签的可靠性、可读性及操作的便捷性。
2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RFID组件包括:主体、天线、收发器电路、RFID芯片和至少一个自毁单元;天线、收发器电路和RFID芯片设置在主体内;自毁单元包括触发单元和自毁元件;触发单元设置在主体背面的孔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毁原件包括:熔断丝,熔断丝一端与触发体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源与触点电连接;熔断丝设置在收发器电路与RFID芯片之间,所述收发器电路通过熔断丝与RFID芯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槽靠近孔槽的一侧配置有与横向槽交错的竖向槽,竖向槽延伸至主体的正面;在竖向槽内配置有阻挡体;阻挡体可从竖向槽中抽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RFID组件包括:主体、天线、收发器电路、RFID芯片和至少一个自毁单元;天线、收发器电路和RFID芯片设置在主体内;自毁单元包括触发单元和自毁元件;触发单元设置在主体背面的孔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毁原件包括:熔断丝,熔断丝一端与触发体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源与触点电连接;熔断丝设置在收发器电路与RFID芯片之间,所述收发器电路通过熔断丝与RFID芯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槽靠近孔槽的一侧配置有与横向槽交错的竖向槽,竖向槽延伸至主体的正面;在竖向槽内配置有阻挡体;阻挡体可从竖向槽中抽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验证单元还将通过识别嵌入到特种产品中的第二RFID组件得到的第二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将第一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后的数据与第二标签信息解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综合验证;当验证不通过时,输出单元输出预设的第二提示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rfid组件包括:主体、天线、收发器电路、rfid芯片和至少一个自毁单元;天线、收发器电路和rfid芯片设置在主体内;自毁单元包括触发单元和自毁元件;触发单元设置在主体背面的孔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毁原件包括:熔断丝,熔断丝一端与触发体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电源与触点电连接;熔断丝设置在收发器电路与rfid芯片之间,所述收发器电路通过熔断丝与rfid芯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槽靠近孔槽的一侧配置有与横向槽交错的竖向槽,竖向槽延伸至主体的正面;在竖向槽内配置有阻挡体;阻挡体可从竖向槽中抽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特种产品防伪标签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验证单元和输出单元;验证单元将通过识别嵌入到特种产品的标签中的第一rfid组件得到的第一标签信息解密分析,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宇,朱晓觅,卢云飞,黎海凡,徐云生,张睿,谭明聪,曾依明,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