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堤防决口封堵,尤其是涉及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堤防作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止洪水侵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受极端天气、土壤条件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发生决口现象。一旦堤防决口,洪水将迅速扩散,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堤防决口封堵技术是防洪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2、传统堤防决口封堵技术主要有:埽工技术、土工包技术、石笼技术、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架桥、抛料船平堵技术等。其中,埽工技术作为常见的决口封堵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地形地质能力,能够有效地缓解水流冲击,在历史上埽工技术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埽工技术存在人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周期长、汛期施工困难等缺点,历史上利用埽工技术对堤防决口封堵都在汛后进行,在汛期进行堤防决口封堵时,直接用埽工技术难以实现堤防决口快速封堵;土工包和石笼技术所需填充料易于就地取材且封装便捷,能够快速对决口进行封堵,但对于高流速、大流量条件下的决口封堵,运用土工包和石笼封堵技术对其重量和体积有较高要求,增加了土工包和石笼的封装及抛投难度,降低了堤防决口封堵效率;架桥、抛料船平堵技术具有对河床冲刷小的优点,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堵口效率不高,不常运用于堤防决口封堵;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封堵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已成功运用于1998年九江堤防决口封堵中,然而,该技术对地形地质的适应能力较差。
3、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地进步发展,许多研究
4、综上所述,如何结合现代化机械设备和传统堤防决口封堵技术各自的优点,快速有效地封堵决口是堤防决口封堵
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堤防封堵结构封装难度以及抛投难度大、组装效率低,难以实现快速封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堤防之间的裹头结构、进占体结构和合龙结构,合龙结构连接在进占体结构的一端,进占体结构的另一端和裹头结构相连接,裹头结构设置在堤防的外周围。
3、优选的,裹头结构包括围绕堤防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一桩体和堤防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第一桩体包括若干个交替连接的钢管桩和钢板桩,第一桩体设置为椭圆形结构。
4、优选的,裹头结构的宽度设置为15~20m。
5、优选的,进占体结构包括固定在裹头结构上的多个固定桩,多个固定桩上固定连接有多道锚索,多道锚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火箭锚,火箭锚插入决口河底内,火箭锚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钢网石笼,相邻两个钢网石笼的之间设置有大尼龙网;
6、进占体结构的后方设置有后戗,后戗通过若干大块石筑成。
7、优选的,进占体结构每占的宽度设置为12~15m。
8、优选的,合龙结构包括固定在进占体结构上的多个固定桩,多个固定桩上固定有多道锚索,多道锚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火箭锚,火箭锚插入决口河底内,火箭锚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钢网石笼,相邻两个钢网石笼的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
9、优选的,合龙结构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桩体,第二桩体包括若干排相连接的钢管桩和钢板桩,钢管桩和钢板桩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第二桩体的后方设置有围堵体,围堵体通过若干大块石筑成。
10、优选的,合龙结构和决口水平面向上游侧的夹角设置为30°~45°,合龙结构设置为人字形结构。
11、优选的,钢管桩和钢板桩之间通过挡板固定连接。
12、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修筑裹头:削低堤防的顶部,扩大抢险平台,在决口两侧围绕堤防快速植入第一桩体,再在第一桩体和堤防之间抛投若干袋土工包,修筑形成裹头结构;
14、s2、构筑进占体:在决口两侧按照预先设定的位置发射火箭锚,使火箭锚锚固在决口河底,将锚索与布设在岸边的固定桩连接,通过锚索滑投钢网石笼到决口中,构筑两道火箭锚-钢网石笼的封堵体,抛投大尼龙网至相邻两个钢网石笼之间,修筑形成以火箭锚-钢网石笼为基础的进占体结构,在进占体结构的背水侧抛投若干大块石形成后戗;
15、s3、构筑合龙体:在决口两侧按照预先设定的位置发射火箭锚,使火箭锚锚固在决口河底,将锚索与布设在岸边的固定桩连接,通过锚索滑投钢网石笼到决口中,抛投若干袋土工包至钢网石笼的空隙处,修筑形成合龙体结构,在合龙体结构的背水侧植入第二桩体,抛投若干袋土工包至第二桩体中,构筑形成封堵体,在封堵体的背水侧抛投若干大块石形成围堵体,直至决口封堵;
16、s4、闭气:抛投石料、土料,完成闭气。
17、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封堵结构具有适应地形地质能力强、施工效率高、稳定可靠的优点,机械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抵达抢险施工现场,大尼龙网、钢网石笼、土工包、大块石等材料能够就地取材、能够快速组装与抛投。
19、(2)本专利技术围绕堤防快速植入一圈第一桩体,并依托第一桩体抛投土工包形成的裹头结构,能够快速巩固断堤头,防止断堤头进一步扩展,形成的裹头结构为椭圆形,能够减少水流对裹头的冲刷。
20、(3)本专利技术采用火箭锚滑投钢网石笼技术,构筑两道以火箭锚-钢网石笼为基础的封堵体,能启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即第一道封堵体能为第二道封堵体的构筑提供有利条件,第二道封堵体能支撑并巩固第一道封堵体,实现快速缩窄口门宽度减轻灾害的效果。
21、(4)本专利技术通过火箭锚-钢网石笼的封堵体结构,能够在水深流急的决口处快速锚固,形成减流缓冲的合龙体,为植桩技术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以第二桩体为基础的封堵体也能启到抵御水流,支撑合龙体结构的作用。
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堤防之间的裹头结构、进占体结构和合龙结构,合龙结构连接在进占体结构的一端,进占体结构的另一端和裹头结构相连接,裹头结构设置在堤防的外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裹头结构包括围绕堤防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一桩体和堤防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第一桩体包括若干个交替连接的钢管桩和钢板桩,第一桩体设置为椭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裹头结构的宽度设置为15~20m。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占体结构包括固定在裹头结构上的多个固定桩,多个固定桩上固定连接有多道锚索,多道锚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火箭锚,火箭锚插入决口河底内,火箭锚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钢网石笼,相邻两个钢网石笼的之间设置有大尼龙网;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占体结构每占的宽度设置为12~15m。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合龙结构包括固定在进占体结构上的多个固定桩,多个固定桩上固定有多道锚索,多道锚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火箭锚,火箭锚插入决口河底内,火箭锚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钢网石笼,相邻两个钢网石笼的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合龙结构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桩体,第二桩体包括若干排相连接的钢管桩和钢板桩,钢管桩和钢板桩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第二桩体的后方设置有围堵体,围堵体通过若干大块石筑成。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合龙结构和决口水平面向上游侧的夹角设置为30°~45°,合龙结构设置为人字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桩和钢板桩之间通过挡板固定连接。
10.一种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堤防之间的裹头结构、进占体结构和合龙结构,合龙结构连接在进占体结构的一端,进占体结构的另一端和裹头结构相连接,裹头结构设置在堤防的外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裹头结构包括围绕堤防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一桩体和堤防之间设置有若干袋土工包;第一桩体包括若干个交替连接的钢管桩和钢板桩,第一桩体设置为椭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裹头结构的宽度设置为15~20m。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占体结构包括固定在裹头结构上的多个固定桩,多个固定桩上固定连接有多道锚索,多道锚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火箭锚,火箭锚插入决口河底内,火箭锚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钢网石笼,相邻两个钢网石笼的之间设置有大尼龙网;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快速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占体结构每占的宽度设置为1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