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及其修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063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及其修缮方法,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构件Ⅰ和构件Ⅱ,所述构件Ⅰ和构件Ⅱ相互对称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嵌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的内部分别嵌入安装有正面阻尼金属丝和背面阻尼金属丝。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构件Ⅰ、构件Ⅱ以及固定球状体和旋转座及半球形槽,首先,操作人员将待修缮的古建筑结构表面预先开设与燕尾榫相适配的槽口,接着分别将构件Ⅰ和构件Ⅱ一侧的燕尾榫嵌入至预设的槽口内,进而对两部分的古建筑结构进行固定,在通过构件Ⅰ和构件Ⅱ的尾端燕尾榫固定于预设槽孔内,即可对不同位置及不同角度的两部分古建筑构件进行拉紧固定操作,进一步提升该修缮构件的适应范围以及固定后的锁紧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维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及其修缮方法


技术介绍

1、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安全为主原则: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构件必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风格统一原则: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筑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预防为主原则:修缮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维修,把积患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旧料利用原则: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还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目前的古建筑修缮中的“使用旧料”,不是指用旧的木材用于古建筑的维修加固,而是指古建筑原有的木构件最大程度利用,能加固使用则加固使用,尽量不要替换成新料或者不属于该建筑的旧料。

2、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目前的古建筑在修缮加固时,古建筑表面存在一些直角状以及钝角和锐角状的外部结构,使其在加固过程中,用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构件Ⅰ(1)和构件Ⅱ(2),所述构件Ⅰ(1)和构件Ⅱ(2)相互对称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嵌入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3)的内部分别嵌入安装有正面阻尼金属丝(4)和背面阻尼金属丝(5),所述正面阻尼金属丝(4)的一端从构件Ⅰ(1)的表面的嵌入槽(3)延伸至构件Ⅱ(2)的表面嵌入槽(3)的内部,所述构件Ⅰ(1)和构件Ⅱ(2)的表面一侧均开设有螺丝孔(6),所述构件Ⅰ(1)和构件Ⅱ(2)的侧面均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榫(8),所述安装板(7)的表面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9),所述燕尾榫(8)的上下两端均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构件ⅰ(1)和构件ⅱ(2),所述构件ⅰ(1)和构件ⅱ(2)相互对称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嵌入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3)的内部分别嵌入安装有正面阻尼金属丝(4)和背面阻尼金属丝(5),所述正面阻尼金属丝(4)的一端从构件ⅰ(1)的表面的嵌入槽(3)延伸至构件ⅱ(2)的表面嵌入槽(3)的内部,所述构件ⅰ(1)和构件ⅱ(2)的表面一侧均开设有螺丝孔(6),所述构件ⅰ(1)和构件ⅱ(2)的侧面均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榫(8),所述安装板(7)的表面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9),所述燕尾榫(8)的上下两端均一体形成有侧面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阻尼金属丝(4)和背面阻尼金属丝(5)之间呈轴对称分布于构件ⅱ(2)及构件ⅰ(1)的两侧,所述正面阻尼金属丝(4)和背面阻尼金属丝(5)的中部凹陷方向呈相反角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ⅱ(2)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柱(17)相适配的螺纹槽口(18),所述螺纹槽口(18)的内壁面均匀涂布有一层润滑油脂层,所述螺纹槽口(18)的长度范围大于螺纹柱(17)的长度值范围,所述螺纹槽口(18)的末端三分之一处采用未开设螺纹线的平滑面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用修缮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球状体(11)和旋转座(12)的整体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程新平姚界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锐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