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虫嗪与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37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噻虫嗪与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点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与氟虫双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30∶50~1。噻虫嗪与氟虫双酰胺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和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甜菜夜蛾有较高活性;并且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一种含有噻虫嗪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介绍
噻虫嗪,英文通用名(thiamethoxam),化学名称3-(2-氯-l,3-噻唑-5-基甲 基)-5_甲基-l,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该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 剂。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 高的活性。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剌吸式害虫 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防效较好。 氟虫双酰胺,英文通用名flubendiamide,化学名称为3-碘-N' _(2_甲磺酰 基-1,1-二甲基乙烷基-^{4--O-甲苯基}邻苯 二酰胺,分子式为C23H22F7IN204S。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 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 (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广谱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 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对幼虫有非常突出的防效,对成虫防效有限, 没有杀卵作用。渗透植株体内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噻虫嗪与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和氟虫双酰胺重量百分比为1~30∶5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芳常新红曹巧利高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