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素云专利>正文

水陆两用可变空间多功能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17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既可浮动在水上、又可安放在陆地上,并可随人们需要改变房屋空间从而带来功能变化的水陆两用可变空间多功能建筑,包括相对固定建筑物,其关键在于:在建筑物内设有一个通过轨道/滚动轮组往复滑动以实现其空间改变的可变空间房屋。当它与水上浮具基础相结合时,可作水上建筑使用;当把房屋建筑部分和浮具基础拆开后,其房屋建筑部分还可设置在陆地上,浮具基础仍置于水中;在固定房屋建筑中的部分空间,无论处在水上和陆地上的情况下均可进行三维立体空间的变动位移,使所在环境的空间产生新的组合构成。可大大缓解城镇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局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可浮动在水上、又可安放在陆地上,并可随人 们需要改变房屋空间从而带来功能变化的水陆两用可变空间多功能 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普通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建筑如 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地人均占地迅速减少,可建设地块与较优的 地理环境条件也同时减少和变得窘迫,相应的带来房地产价格攀升。 为使居者有其房,只能在加大使用率的同时减少人均居住面积与舒适 度。现有建筑主要建设在陆地上,引发问题在于 一、钢混与钢结 构虽可竖向发展楼层,用地窘迫而向空中要面积使城市规划形成的风 貌为千城一面的钢筋混凝土森林;2、高层建筑的抗震.节能.消防等 要求将逐步提升其严格性和相应的攀升出新标准,这样一来建设成本 会大大提升;3、人均占地逐步减小与用地更紧张的必然趋势下,建筑 室内空间必将紧縮而更难满足人居功能的要求,这种趋势是必然的, 因此陆地上建筑体系势必向面积小.功能多和空间集中性强的拥挤状 态方向发展。而地球上水面积与陆地面积相比是70%比30%,如果将水 上部分面积用于房屋建设,将大大缓解建设用地的窘境。于是,在内 陆或一些海湾,有人便在船体上建设固定的楼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可变空间多功能建筑,包括相对固定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5)内设有一个通过轨道/滚动轮组往复滑动以实现其空间改变的可变空间房屋(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素云
申请(专利权)人:文素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