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领域,具体涉及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是一种现代汽车中的重要组件,它利用电动技术来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与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了更为灵活、响应更快的转向感觉,并且在不同驾驶条件下可以进行智能调整,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然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道路条件和振动,包括不平整的路面、颠簸、震动等,这些外部振动可能会传递到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为了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控制器壳体外部通常设置了抗振结构,以减少外部振动对控制器的影响,但目前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振动传递到壳体上的振动力难以被有效抵消和吸收,长时间受到较大振动可能会影响壳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目前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振动传递到壳体上的振动力难以被有效抵消和吸收,长时间受到较大振动可能会影响壳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技术保护点】
1.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包括有第一抗震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抗震组件(2)、控制器组件(3)、安装组件(4)、吸振组件(5)和连接组件(6);第一抗震组件(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用于抗震的第二抗震组件(2);第二抗震组件(2)的下端设置有控制器组件(3);第二抗震组件(2)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安装组件(4);第一抗震组件(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吸振的吸振组件(5);第一抗震组件(1)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的连接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抗震组件(1)包括有抗震体(101)和第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包括有第一抗震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抗震组件(2)、控制器组件(3)、安装组件(4)、吸振组件(5)和连接组件(6);第一抗震组件(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用于抗震的第二抗震组件(2);第二抗震组件(2)的下端设置有控制器组件(3);第二抗震组件(2)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安装组件(4);第一抗震组件(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吸振的吸振组件(5);第一抗震组件(1)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的连接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抗震组件(1)包括有抗震体(101)和第一槽体(102);抗震体(101)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102);抗震体(101)呈“l”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抗震组件(2)包括有抗震板(201)、第一挡块(202)、橡胶柱(203)、第二挡块(204)、限位钢筒(205)、第一螺栓(206)和螺母(207);抗震体(10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抗震板(201);抗震板(201)的上端固接有对称的第一挡块(202);两个第一挡块(202)之间固接有均匀分布的橡胶柱(203);抗震板(201)的前后两端固接有第二挡块(204);抗震板(201)的下端四角边缘处固接有限位钢筒(205);抗震板(201)的下端螺纹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栓(206);第一螺栓(206)的上端贯穿抗震板(201)和抗震体(101)延伸至抗震体(101)的上方;第一螺栓(206)的上端外壁螺纹安装有螺母(2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壳体抗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组件(3)包括有控制器壳体(301)、第一安装板(302)、第二螺栓(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世庆,卓贤昇,邱坤正,吕立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