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体内氯虫苯甲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949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蚯蚓体内氯虫苯甲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属于生态毒理领域。首先向预处理后的蚯蚓组织中加入乙腈提取液,进行振荡提取;随后加入氯化钠吸水,涡旋后离心,获得第一上清液;将第一上清液置于净化管中,继续涡旋振荡后离心,获得第二上清液;将第二上清液通过固相萃取柱,分离得到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待测样品;对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标准工作液以及待测样品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并用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物质信号,分别获得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分析数据和待测样品的分析数据;将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得到蚯蚓组织中氯虫苯甲酰胺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且灵敏度高,回收率为105.07%±10.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毒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蚯蚓体内氯虫苯甲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还显著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自农药被专利技术以来,为了应对世界人口增长和对食物需求的提升,农药的使用量也呈现出了指数增长。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未被作物吸收的农药可能会通过大气、土壤和地表水的迁移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产生潜在的毒性和积累效应,从而引发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作物本身,也影响到土壤中的生物,如蚯蚓等,它们对于维持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高效且相对安全的低毒农药,它作为第一代酰胺类杀虫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农药以其出色的内吸性和传导性而著称,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从而保护农作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指出,氯虫苯甲酰胺对蚯蚓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引起蚯蚓氧化应激反应,并对其繁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植物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蚯蚓体内氯虫苯甲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蚯蚓组织和乙腈提取液的比例为1g:(5~10)mL;所述蚯蚓组织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1.5~3);所述乙腈提取液为色谱级乙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振荡提取的时间为30~45min,涡旋时间为30~45s;S1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rpm,离心时间为10~12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净化管采用Cleanert MAS-QuEChERS净化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蚯蚓体内氯虫苯甲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蚯蚓组织和乙腈提取液的比例为1g:(5~10)ml;所述蚯蚓组织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1.5~3);所述乙腈提取液为色谱级乙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振荡提取的时间为30~45min,涡旋时间为30~45s;s1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rpm,离心时间为10~12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净化管采用cleanert mas-quechers净化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固相萃取柱采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3中采用absciex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氯虫苯甲酰胺标准工作液和待测样品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3中所述液相色谱分析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cquity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彬赵美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