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936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属于锂电池的技术领域,其中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层和高分子层,所述高分子层连接在所述金属层的表面,所述金属层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盲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采用导电材料制作。本技术公开的电池包括上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层表面开设下沉式的连接孔,将可导电的粘接层设置于连接孔内,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组内部的连接结构占据空间大、无法为相邻电池提供导通作用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的,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1、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随着锂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各应用领域均对软包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于产品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使用更长的时间,这就要求软包锂离子有更高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和体积比能量密度。

2、单个锂电池往往不能提供很高的电压,因此在应用时一般采用将多个电池串联起来做成电池组,以电池组作为整体对产品进行供电的方式。在制作电池组时,一般会通过容量、内阻、自放电等测试方法,挑选一致性良好的软包锂离子电池串联使用,且为了保证电池组中各个内串电池连接的可靠性、使电池组能够维持一定的形状,通常会将电池装在一个框架上,或者在电池之间设置隔板结构,但是,由于这些框架或隔板结构占据了电池组过多的内部空间,且不能够为相邻的电池提供导通作用,导致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较低。

3、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电池组内串电池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层(1)和高分子层(2),所述高分子层(2)连接在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为盲孔,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有粘接层(12),所述粘接层(12)采用导电材料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高分子层(2),所述高分子层(2)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的边缘,所述金属层(1)每侧表面的所述高分子层(2)围成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为用于安装电芯的腔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层(1)和高分子层(2),所述高分子层(2)连接在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为盲孔,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有粘接层(12),所述粘接层(12)采用导电材料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高分子层(2),所述高分子层(2)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的边缘,所述金属层(1)每侧表面的所述高分子层(2)围成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为用于安装电芯的腔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1)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或任意平面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每个表面上均开设多个所述的连接孔(11),多个所述连接孔(11)在所述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罗洪春林李聪纪荣进王诗龙陈杰郑明清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